詐騙屬于違法還是犯罪
詐騙是一種違法行為,就追究其法律責任來說,不是民事案件。
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詐騙罪的立案標準金額: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千元以上的,屬于數額較大;
2、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
3、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萬元以上的,屬于詐騙數額特別巨大。
詐騙罪的認定;
1、詐騙罪與借貸行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帳,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罪;
2、詐騙罪與代人購物拖欠貨款行為的界限。對以代人購買緊缺商品的名義,取走貨款,沒買到東西,又擅自挪用貨款,拖欠不還款的行為,應著重考察其真實目的、雙方的關系、事情的起因、代辦人的具體行為、拖欠的情節、后果等等,從而正確判斷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圖;
3、詐騙罪與集資辦企業因虧損躲債的界限。如果確實是集資經商辦企業,但因經營不善,虧損負債,為躲債而外出,仍屬財產債務糾紛。這同詐騙犯以集資辦企業為名,撈到錢財就逃之夭夭,以實現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質區別。
綜上所述,詐騙嚴重影響到社會經濟秩序,同時也涉及到很多人群的合法權益問題,當然我國法律也對詐騙是有相關的規定的,也是為了防止這種詐騙行為的實施,對于涉案的人員來說都會判處一定的徒刑并處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詐騙罪屬于三類犯罪嗎
法律主觀:
根據法律規定,詐騙罪屬于刑事犯罪中的 侵犯財產罪 類犯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 ,數額較大的,處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 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 詐騙刑事案件 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詐騙是屬于刑事案件嗎
詐騙是屬于刑事案件視情況而定:
1、詐騙行為只要涉案的數額達到法律規定的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就應當列為刑事案件進行審理并處罰;
2、如果達不到詐騙罪的涉案金額則不構成刑事案件的立案標準,屬于民事案件,應按治安案件處理。
詐騙罪判刑標準如下:
1、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犯此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詐騙罪判刑時間:
1、詐騙不足4000元的,為罰金刑;
2、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為管制刑;
3、5000元的,為拘役三個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4、1萬元的,為有期徒刑六個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綜上所述,只要構成犯罪,就都是刑事案件,但在司法實踐中,并不是實施詐騙行為就一定會構成犯罪,詐騙的數額低于3000元的,就不構成刑事犯罪,在3000元的基礎上,各地對詐騙罪規定的立案標準也不一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詐騙罪屬于什么犯罪類型
依據刑法分則,詐騙罪屬于侵犯財產罪。詐騙罪的條文規定在《刑法》第五章侵犯財產罪當中。 詐騙罪,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象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具有以下特征: 1、行為人主觀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2、行為人實施了詐騙行為。至于詐騙財物是歸自己揮霍享用,還是轉歸第三人,都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3、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如果詐騙數額較小,則不構成犯罪。 根據《刑法》的規定,犯詐騙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值得注意的是,刑法或者其他法律對某些特定的詐騙犯罪專門作了具體規定,如金融詐騙、合同詐騙等,對這些詐騙犯罪應當適用專門的規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千元以上的,屬于“數額較大”;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
相關推薦:
礦山病亡賠償(礦山傷亡事故賠償標準)
學生骨折賠償(小學生在校骨折補償的標準)
互毆怎樣賠償(互毆致雙方輕微傷 何方賠償)
碰傷事故賠償(撞人了怎么處理賠償)
取保候審的壞處是什么(取保候審有什么好處和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