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釋是什么
假釋
parole
被判處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以后,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將其有條件地提前釋放的一種刑罰制度。又稱假出獄。中國刑法規定,適用假釋的條件有:①適用于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②必須已經執行一定刑期,即判處有期徒刑的已執行原判刑期1/2以上,判處無期徒刑的,實際執行在10年以上,有特殊情節的可以例外。③必須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假釋考驗期限,有期徒刑為未執行完畢的刑期,無期徒刑為10年,從假釋之日起計算。在假釋考驗期內,由公安機關予以監督。如果不再犯罪,即認為原判刑罰已執行完畢,并公開予以宣告;如果再犯新罪,即撤銷假釋,將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新罪所判處的刑罰,按數罪并罰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假釋由執行機關提出書面意見,報請人民法院審核裁定。
監獄假釋犯人是什么意思
監獄假釋犯人是指被判刑入獄的罪犯在服刑一定時間后,獲得出獄機會,但仍需遵守一定的監管規定和限制。通常情況下,假釋犯人需要在社會上進行監督、報到、工作、接受治療等等。
假釋制度的實行,一方面有助于減輕監獄的負荷,釋放勞動力和資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釋放犯罪分子的壓力,使其更具有犯罪傾向的人不至于被逼至絕境。同時,假釋制度也為犯罪分子提供了重新開始的機會,讓他們回到社會生活中來,更好地融入社會。
在實施假釋制度時,要嚴格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程序,確保假釋犯人不會再次犯罪,不會對社會造成危害。在日常監管中,還要注重對假釋犯人的教育、扶持和幫助,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以促進假釋犯人更好的回歸社會,為社會穩定和繁榮做出積極貢獻。
什么是假釋?
假釋是指已被判刑并服刑的罪犯在刑期未滿的情況下,獲得提前出獄的權利,但需要遵守法院或相關機構制定的一些條件,如接受監管和定期報告等。假釋的目的是為了給罪犯一個機會重新融入社會,并對其進行社會再教育,同時也可以減輕監獄的負擔。假釋通常是由刑事司法機關決定的,基于罪犯的表現和個人情況等因素來確定是否給予假釋。通常,罪犯需要至少服刑一段時間才能有資格獲得假釋,并且必須滿足一些其他的條件,如積極參加工作、學習等,并且不能再犯罪。值得注意的是,假釋并不意味著罪犯完全免于責任。如果罪犯在假釋期間再次犯罪或違反了相關規定,其假釋權利可能會被撤銷,甚至需要重新回到監獄服刑。
相關推薦:
取保候審人可以回家嗎(取保候審可以回家嗎)
取保候審收監怎樣通知(取保候審收監怎樣通知)
取保候審開庭能回家嗎(取保候審開庭能回家嗎)
判五年可以獲得假釋嗎(被判五年假釋機會大嗎)
拘留所7天可以保釋嗎(拘留期間可以保釋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