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仲裁調解流程:首先是由當事人攜帶勞動仲裁的申請書提交申請。其次,再由勞動仲裁委員會進行審查是否受理。決定受理以后就會開庭進行審理。
勞動仲裁調解流程
1、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到下列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2、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調解員應當由公道正派、聯系群眾、熱心調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擔任。
3、當事人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陬^申請的,調解組織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基本情況、申請調解的爭議事項、理由和時間。
4、調解勞動爭議,應當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對事實和理由的陳述,耐心疏導,幫助其達成協議。
5、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制作調解協議書。
6、達成調解協議后,一方當事人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7、因支付拖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事項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勞動者可以持調解協議書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二十九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五日內,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受理,并通知申請人;認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并說明理由。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后,應當在五日內將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收到仲裁申請書副本后,應當在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答辯書。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收到答辯書后,應當在五日內將答辯書副本送達申請人。被申請人未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仲裁程序的進行。
勞動仲裁不受理范圍
1、不屬于勞動爭議的案件,不在勞動仲裁受理范圍內?!秾徖韯趧訝幾h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七條規定,下列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
(1)勞動者請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放社會保險金的糾紛。
(2)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住房制度改革產生的公有住房轉讓糾紛。
(3)勞動者對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傷殘等級鑒定結論或者對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職業病診斷鑒定結論的異議糾紛。
(4)家庭或者個人與家政服務人員之間的糾紛。
2、依《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規定,勞動仲裁受理在中國境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
(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3)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勞動仲裁能主張哪些補償
1、勞動者主張勞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工傷事故賠償、拖欠工資賠償等的補償時,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2、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規定:當事人在 訴訟 過程中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確認和解協議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申請庭外和解的期間,不計入審限。當然庭外的和解也是有流程的。 庭外和解流程: 第一階段:訴前調解。訴前調解,顧名思義就是起訴前的調解。具體而言,就是當你下定決心走進法院提起 離婚訴訟 時,法院并不立即 立案 ,而是將你的起訴材料收下,開一個已收取材料的單子給你,在45天內會通知你能否成功立案。法院這邊的工作程序是將收取的立案材料直接分到承辦法官手中,由他先與被告聯系,確認被告地址和身份是否正確。然后,他會通知雙方當事人一起到法院接受法官主持下的訴前調解。整個訴前調解過程,類似于一場法院談話,法官會詢問雙方的基本情況、 離婚的原因 、 夫妻財產 的基本情況以及是否第一次訴訟等問題。如果法院能夠調解 離婚 ,會當庭開出交 訴訟費 的單據,讓當事人補交訴訟費后,出具調解書來解除雙方婚姻關系。如果當庭調解和好,則將立案材料退回,無需繳納任何費用。如果調解失敗的話,法院也會開出交納訴訟費的單據給原告,讓原告預先繳納相關費用,案件算是立案成功。在 北京 ,進行訴前調解較多的是海淀區人民法院。對于離婚的案件,原則上他們都會進行訴前調解,其他的法院進行庭前調解的可能性比較大。 第二階段:庭前調解。庭前調解是指在立案成功后,正式 開庭審理 前,承辦法官一般會召集對方當事人一起到法院接受法官主持下的調解。庭前調解是對《 民事訴訟法 》規定的離婚調解原則的貫徹實施,法院希望在開庭審理前,能夠通過法官耐心的說服工作來化解雙方的矛盾,和好或友好分手。大部分的法院對于庭前調解一般會征求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如果一方明確表示不愿意接受調解,那么法官會省去這道環節,直接進入開庭審理程序。 第三階段:訴中調解。對于第一次 起訴離婚 的案件,如果沒有法定離婚的理由,法院會著重于進行調解和好的工作。在被告不同意離婚的情況下,有可能一上來就給原告做工作,動員撤訴,再給對方一次機會。如果對方同意離婚,那么法官就不會對感情部分繼續深究,而會直接進入 子女撫養 和 財產分割 等實質性問題。
法院民事訴訟流程分為一審程序和二審程序。法院民事訴訟流程如下:一審程序:1、原告起訴;2、法院受理后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法院在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辯狀,不影響審理;4、決定開庭審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并公告;5、法庭調查階段包括:當事人陳述;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宣讀鑒定結論;宣讀勘驗筆錄;6、法庭辯論包括: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順序征詢各方最后意見;7、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8、判決宣告。 二審程序:1、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2、法院受理;3、審理程序大體與一審一樣,不同處主要在審查范圍和內容上。
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愿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并盡可能就地進行。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五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