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監護人負刑事責任嗎?
我國法律規定了 監護人 的內容,監護人就是對于未成年人的成長教育等行為起到監護作用,對于監護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起到監督保護的作用,一般我們的監護人就是我們的父母,父母是我們第一順位的 法定繼承人 。那么關于 未成年人犯罪 監護人負刑事責任嗎? 一、 未成年人犯罪監護人負刑事責任嗎 監護人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但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我國《 刑法 》第十七條: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稱完全 刑事責任年齡 ;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 或者死亡、 強奸、 搶劫 、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應當負刑事責任,稱不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3、不滿14周歲的人實施任何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4、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注意: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 二、監護 人 監護人,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護職責的人。包括: (1) 法定監護人 , (2)指定監護人, (3) 遺囑 監護人, (4)委托監護人。上述監護人又可分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監護人應具有監護能力,符合法定資格,并克盡監護職責,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與監護職責相適應,監護人主要具有以下權利: (1)有權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 (2)有權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3)有權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并 代理 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 (4)有權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 (5)有權代理被監護人進行 訴訟 。監護人依法行使 監護權 利,任何組織或個人均無權干涉。 [1] 三、法律定義 監護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設置監護人。我國《 民法典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未成年人犯罪監護人負刑事責任嗎 ?未成年如果犯罪,一般法律都會有從寬的情節,但是如果未成年人犯一些比較惡劣的性質的犯罪的,一般就要獨自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人犯罪的,沒有造成很嚴重后果的,一般監護人要承擔賠償責任。
未成年人犯罪,監護人要負責嗎?
要負責
如果孩子沒有滿16周歲,那他就是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實施的行為不用自己負責,但父母是其監護人,要為孩子的行為負責。
舉個例子:倆個小孩玩火,不小心燒到別人的房子,刑法中有一個罪名是失火罪(是指過失引起火災,危害公共安全,致人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這個罪的主體是年滿十六才負責任,沒有滿16不代表沒有責任,只是沒有刑事責任,但要承擔民事賠償,這個錢還是要監護人出的。
未成年孩子犯錯,監護人需要負責嗎?
監護人要為“熊孩子”行為買單
“熊孩子”闖禍,本人可能不承擔責任,但受害人可要求其監護人賠償自己的損失。
一、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二、《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據此,未滿十四周歲的人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人,有“八項重罪”以外的犯罪行為,也不承擔刑事責任。
三、《民法通則》第十二條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了侵權行為,且沒有屬于自己的財產,不承擔賠償責任。
四、此外,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報假警就屬于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如果行為人未滿十四周歲,就應免予處罰。
因此,家長作為監護人,有義務規范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行為,發現孩子有侵害他人人身、財產的舉動時,一定要及時制止。如果不加制止,反而縱容孩子的違法行為,就要為行為后果承擔責任。
相關推薦:
工地工人賠償(工人工地摔傷賠償方法)
死亡賠償方案(交通事故受害者死亡后賠償分配方案)
車禍賠償收條(車禍賠償收條怎么寫)
一級輕傷能取保候審嗎(一級輕傷能取保候審嗎)
經偵帶走怎么取保侯審(經偵局拘留如何取保候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