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死亡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勞動者死亡的,是否有經濟補償金,是需要根據勞動者死亡的原因來確定的。如果是我國的勞動者是因為工傷的原因死亡的,此時是屬于嚴重的工傷事故,在經過工傷認定程序之后,有繳納工傷保險的,是可以由工傷保險基金進行賠償的。
職工病故如何補償:
1、喪葬補助費
在職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喪葬補助費為死亡當月工資3個月的標準發給。離退休(退職)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喪葬補助費為上年度企業離退休人員3個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標準發給。
2、一次性撫恤金
在職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為職工死亡當月工資20個月的標準發給;離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為其生前最后一個月基本養老金20個月的標準。
3、遺屬生活補助費
職工有多名遺屬時,全部遺屬的月生活補助費標準之和,不得超過該職工生前月工資或月基本養老金。
綜上所述,。員工死亡給與的都是補助費用,但是卻不是補償金,所以工傷險也會根據員工的實際情況來處理,這樣可以更好的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
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職工病故后可以領取哪些費用
職工病故后可以領取喪葬補助費,一次性撫恤金,遺屬生活補助費
1 、喪葬補助費:在職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喪葬補助費為死亡當月工資3個月的標準發給。離退休(退職)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喪葬補助費為上年度企業離退休人員3個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標準發給。
2、一次性撫恤金:在職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為職工死亡當月工資20個月的標準發給;離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為其生前最后一個月基本養老金20個月的標準。
3、遺屬生活補助費:職工有多名遺屬時,全部遺屬的月生活補助費標準之和,不得超過該職工生前月工資或月基本養老金。
在職員工因病死亡后,其遺屬可以領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四條 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記賬利率不得低于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稅。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企業職工病亡后補償標準
企業職工病故享有的補償涵蓋了喪葬補貼及一次性撫恤金。
喪葬補貼額由地方政府根據地域實際情況定奪。
對于一次性撫恤金而言,意外離世的員工家屬將獲得其月薪的數倍賠償。
若職工供養的直系親屬生活存在困難,且滿足一定條件的話,他們還能享有生活貧困補貼。
各項補貼的具體數據因各地域的政策以及企業類型差異而異。
在確認補償數額時,需參照相關法律條文以及所在地的政策方針、公司章程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評估。
建議您詳細閱讀本地勞動法或向當地勞動單位咨詢,以獲取準確完整的補償標準與申請步驟。
相關推薦:
職工傷人單位賠償(職工過失傷人單位要承擔賠償嗎)
退休以后工傷賠償(工傷退休以后有什么補償和待遇)
怎么開除不用賠償(什么情況下可以開除員工不用賠償)
未交醫保賠償(單位沒交醫保怎么賠償)
教師毆打學生賠償(教師傷學生賠償標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