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認為是轉移財產的。但如果數額較小的話,可以認為是對父母的孝心或是贍養。如果數額較大且沒有正當理由的,則屬于財產轉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編》規定: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后,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其實離婚轉移財產根據財產的不同有著不同的轉移方式,并且方式也是多種,以下介紹常見的四種:
1、轉移存款。這種轉移比較簡單,一般會設立新的賬戶,通過長期將存款轉移到新辦理的賬戶里,如果另一方未察覺,且不知道新的賬戶存在,很難查到對方賬戶中的財產。
2、用私下贈予財產轉移。
3、轉移房產。一般是私自隱匿擁有的房產信息、私自將房產過戶到他人名下,套取現金。
4、轉移公司資產或股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編》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后,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離婚前轉了5萬給父母是否合法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解釋如下:
1、如果這5萬元是夫妻共同財產,且未經另一方同意擅自轉給父母,可能不合法。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共同財產應由雙方共同管理和支配。
2、若這5萬元是個人財產,比如婚前財產、因繼承或贈與明確只歸一方的財產等,轉給自己父母一般是合法的。
3、即使是夫妻共同財產,如果有合理的理由,如用于償還父母之前的借款等,且能提供相關證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具有合理性,但也不一定完全合法,仍可能引發爭議。
5、法律對于夫妻共同財產的界定較為明確,在沒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婚后取得的大部分財產通常都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工資、獎金、經營收益等。
離婚前財產轉移行為可能帶來的法律后果,具體解析如下:
1、財產重新分割:如果在離婚時被發現有一方存在惡意轉移財產的行為,法院可能會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重新分割。例如,原本可能平均分配的財產,由于一方的惡意轉移行為,法院可能會判決該方少分甚至不分財產。這種重新分割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另一方的合法權益,確保財產分配的公平性。
2、賠償責任:惡意轉移財產的一方可能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因為財產轉移行為給另一方造成了經濟損失,另一方可以要求轉移方進行賠償。例如,由于一方轉移財產導致另一方在離婚后生活困難,或者為了追回財產而支出了大量的費用,這些損失都可以要求轉移方進行賠償。
3、法律制裁:在嚴重的情況下,惡意轉移財產的行為可能會受到法律制裁。如果轉移財產的行為構成犯罪,如涉嫌侵占罪、詐騙罪等,轉移方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例如,一方通過偽造債務等方式轉移財產,可能會被認定為犯罪行為,面臨刑事處罰。
4、影響子女撫養權:財產轉移行為可能會對子女撫養權的爭奪產生影響。法院在判決子女撫養權時,會綜合考慮雙方的經濟狀況、撫養能力等因素。如果一方存在惡意轉移財產的行為,可能會被認為其經濟狀況不穩定或者缺乏誠信,從而影響其獲得子女撫養權的機會。
5、社會信用影響:惡意轉移財產的行為可能會對當事人的社會信用產生不良影響。在現代社會,信用記錄越來越重要,不良的信用記錄可能會影響個人的貸款、就業、出行等方面。例如,一方因為惡意轉移財產被法院判決承擔法律責任,其信用記錄可能會受到影響,給其未來的生活帶來不便。
掌握離婚財產分割的基本原則和具體方法,具體分析如下:
1、平等分割原則:在離婚財產分割時,一般遵循平等分割的原則,即夫妻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份額。例如,夫妻雙方在離婚時,應當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評估,確定財產的總價值,然后平均分配給雙方。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2、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原則:在離婚財產分割時,應當考慮子女的撫養和教育問題,以及女方的特殊情況,給予適當的照顧。例如,如果夫妻雙方有子女,在分割財產時應當優先考慮子女的生活和教育需要,為子女保留一定的財產份額。同時,如果女方在婚姻關系中承擔了較多的家務勞動或者因生育等原因導致經濟收入減少,在分割財產時也可以給予適當的照顧。
3、過錯責任原則:如果一方在婚姻關系中存在過錯,如重婚、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在離婚財產分割時可以少分或者不分財產。例如,如果一方在婚姻關系中存在家庭暴力行為,另一方在離婚時可以要求法院判決該方少分財產,以體現對過錯方的懲罰和對無過錯方的保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