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類的專業或者是職業,在眾人眼中都是比較嚴謹甚至是高不可攀的一個種類,當然相對來說其也是眾多人想要報考的專業之一,就目前醫學類專業來說有不少人才都是比較緊缺的專業,那么人才緊缺的專業都有哪些呢?在這里就一起看下這三個人才緊缺醫學類專業吧!
人才緊缺醫學專業,如下:
1、影像醫學專業
其實本專業主要就是培養具有一定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能力,從而能夠在醫療衛生單位從事醫學影像診斷、介入放射學和醫學成像技術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通常需要學習類似于常規放射學、CT、磁共振、超聲學、DSA、核醫學影像學等基本訓練,而該專業本身報考的人數還是不多,專業者或者高級人才還是比較稀缺的,所以就業空間還是非常高的。
2、臨床醫學專業
該專業不僅要學習醫學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還需要學會一定的基本訓練,類似于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等,從而該專業是一門時間性非常強的一個應用科學專業,所以該行業的從業者需要具有較全面的綜合素質、較好的學習能力、較強的處理臨床實際問題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但是該專業要求非常高,所以入行的畢業生其實很難,導致出該行業高級人才需求是非常大的。
3、護理學專業
主要培養能夠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業性人才,所以是需要具備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及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再加上國內的老齡化極度嚴重,從而護理專業需求量也會隨之上升的非常大,而且尖端型的人才本身就是很難找到,所以其就業空間是非常大的。
其實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只是比較側面的一種,還有更多專業都是比較稀缺的狀況,比如針灸推拿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等等相關專業,所以以上僅代表小編個人觀點,且還有更多的專業都未標出,所以如果你們有報考該方向意愿的話,可以選擇這些方向哦,就是報考難度比較高,所以還是需要謹慎選擇。
國家人口計生委獲得的數據顯示,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已經顯著升高至119.92,與正常值106相比,出現了嚴重的偏離。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不僅農業人口的出生人口性別比高企,非農業人口的出生性別比同樣呈上升趨勢。部分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甚至高達13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一胎、二胎還是多胎,性別比都出現了偏高的態勢。
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的原因復雜多樣,涉及經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在農村地區,生育男孩被視為滿足重體力勞動和傳統生活方式的需要,而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不健全則加劇了這一偏好。傳統文化中關于養兒防老、男尊女卑以及只有男孩才能傳宗接代的觀念,對人們的生育行為產生了深遠影響。社會性別不平等現象在現實社會中的存在,進一步刺激了人們對于男孩偏好的情結。
性別比升高的直接原因,是技術手段的濫用。超聲技術及其他技術手段被用于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以及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導致性別比例失衡。
為了應對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趨勢,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等法律法規的頒布,為人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2003年啟動的關愛女孩行動,旨在提高女性地位,改善性別比失衡狀況。
每年的6月11日為中國人口日。1981年中國人口達到10億,1988年超過11億,1995年突破12億,1998年底為12.48億,占世界人口的21%。2005年突破13億。盡管當前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到1%以下,達到了世界人口發展大會提出的目標,但由于人口基數大,人均資源相對不足,在未來相當長時間里仍須堅持“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國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