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稅務稽查立案是指稅務機關通過對稽查對象進行稅務稽查監督發現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及其他公民、組織實施了稅務違法行為,或者通過受理公民的申訴、控告、舉報以及其他信息渠道獲悉行政管理相對方實施了稅務違法行為,經初步判明稅務違法程度達到規定標準的情況,應當立案。
法律依據:《稅務稽查工作規程》 第十三條 稅務稽查對象中經初步判明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均應立案查處:
(一)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取出口退稅、抗稅以及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非法提供賬戶、發票證明或者其他方便,導致稅收流失的。
(二)未有第一項所列行為,但查補稅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機關根據本地情況在此幅度內確定)。
(三)私自印制、偽造、倒賣、非法代開、虛開發票、非法攜帶、郵寄、運輸或者存放空白發票,偽造、私自制作發票監制章、發票防偽專用品的。
(四)稅務機關認為其他需要立案查處的。主要指沒有第一至三項所列舉的行為、補稅數額不大,但情節嚴重,如有經營行為不到稅務機關進行稅務登記經反復教育又不改正的;不按時申報,長期拖欠稅款需要進行罰款處理等。
稽查局一旦立案就意味著開始了一場針對涉稅違法行為的正式調查。
稽查局立案通常基于初步的線索或舉報,表明存在可能的稅務違法行為。立案是調查過程的一個重要節點,它標志著稽查局將對涉嫌違法的納稅人的財務和稅務情況進行深入審查。
在立案后,稽查局會采取一系列的調查措施,如調取賬簿、憑證等資料,詢問相關當事人,甚至進行現場勘查等,以收集足夠的證據來支持或否定違法的指控。這個過程可能會涉及多個部門和專家的協作。
如果調查結果顯示確實存在違法行為,稽查局將依法對違法者進行處罰,這可能包括罰款、滯納金、甚至刑事責任。因此,稽查局立案是一個嚴肅的事件,對涉案的納稅人來說,意味著他們需要積極配合調查,并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稽查局查賬:一般是專管員覺得你們公司有什么問題,稅務、財務報表出現很明顯的漏洞,才會上報,稽查局才來查賬的。稽查局肯定比稅務局查賬要嚴格。會要求你提供公司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報表等資料。如果查出公司的賬務有問題,該補稅的補稅,該罰款的罰款,該承擔刑事責任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管理法》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的決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