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偷稅舉報后多久必須立案調查偷稅舉報后多久必須立案檢查法律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期限,但證據充足的情況下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偷稅漏稅騙稅舉報可以向稅務機關進行舉報;也可以采用書信還有打電話的方式來進行;同時還可以進行匿名的進行舉報,只要合理、合法才能得到稅務部門的受理,同時還要提交相關的證據。
一、偷稅漏稅騙稅怎么舉報?
1、當事人應當向所在地稅務機關的舉報中心舉報。由于國稅地稅管轄范圍不一致,您要注意弄清楚舉報內容涉及的稅款屬于哪個稅務機關管轄。舉報中心舉報的范圍是: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和虛開、偽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發票,以及其他稅務違法行為。
2、舉報可以采用書信、口頭、電話(12366)或者舉報人認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
3、實名舉報和匿名舉報可,但實名舉報才有獎勵。舉報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或者不愿公開舉報行為的,應當予以尊重和保密。鼓勵舉報人盡可能提供被舉報人的姓名、單位、住址和稅務違法事實證據。
涉稅舉報要提供的證據,應當越詳細越好,包括賬冊憑證合同協議發票收據等等等等,原件復印件均可。
二、《檢舉納稅人稅收違法行為獎勵暫行辦法》
獎勵標準:
第六條 檢舉的稅收違法行為經稅務機關立案查實處理并依法將稅款收繳入庫后,根據本案檢舉時效、檢舉材料中提供的線索和證據詳實程度、檢舉內容與查實內容相符程度以及收繳入庫的稅款數額,按照以下標準對本案檢舉人計發獎金:
(一)收繳入庫稅款數額在1億元以上的,給予10萬元以下的獎金;
(二)收繳入庫稅款數額在5000萬元以上不足1億元的,給予6萬元以下的獎金;
(三)收繳入庫稅款數額在1000萬元以上不足5000萬元的,給予4萬元以下的獎金;
(四)收繳入庫稅款數額在500萬元以上不足1000萬元的,給予2萬元以下的獎金;
(五)收繳入庫稅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不足500萬元的,給予1萬元以下的獎金;
(六)收繳入庫稅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下的,給予5000元以下的獎金。
第七條 被檢舉人以增值稅留抵稅額或者多繳、應退的其他稅款抵繳被查處的應納稅款,視同稅款已經收繳入庫。
檢舉的稅收違法行為經查實處理后沒有應納稅款的,按照收繳入庫罰款數額依照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標準計發獎金。
因被檢舉人破產或者存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終止執行的條件,致使無法將稅款或者罰款全額收繳入庫的,按已經收繳入庫稅款或者罰款數額依照本辦法規定的標準計發獎金。
第八條 檢舉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及其他可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行為的,根據立案查實虛開發票填開的稅額按照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標準計發獎金。
綜合上面所說的,偷稅漏稅騙稅就是嚴重的違反了稅務法,如果自己知情他人進行有此行為,那么就可以進行舉報,不管是用哪一種方式確保自己所說的是真實有效的,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執法人員可以讓違法者受到應有的處罰。
一、法律中規定有人逃稅怎么舉報?
法律中規定有人逃稅可以直接的向當地的稅務機關來進行投訴舉報。可以匿名或者實名舉報,能提供相關證據最好;
《稅收征管法》第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舉報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縣或縣級以上稅務機關的稽查局設立了稅收違法案件舉報中心,負責受理納稅人稅收違法行為舉報,舉報中心的電話號碼、通訊地址及郵政編碼等信息向社會公布。上述發現企業偷漏稅的公民個人,可以采取書信、口頭、電話等形式舉報。可以實名舉報,也可以匿名舉報,稅務機關都應受理。
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偷稅罪漏稅罪”(逃稅罪)的立案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有關規定,納稅人進行偷稅活動,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的百分之十以上的;
2、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因偷稅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偷稅的。
二、“偷稅漏稅罪”(逃稅罪)處罰標準是什么?
對逃稅罪的處罰方式如下:
對自然人犯罪的處罰:
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目前我們國家對偷稅逃稅這樣的一種行為是絕對不能夠容忍的,一般情況之下是需要根據偷稅逃稅的數額大小,還有就是經過勸阻之后仍然不悔改的,具體情節嚴重情況來做出不同的處理。比如說關于逃稅罪方面的處罰,是按照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來進行處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