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一個工廠周圍有5戶居民戶,工廠的煙囪排放的煙塵使居民曬在戶外的衣物受到污染。解決此問題的辦法有三種。一種是安裝防塵罩在工廠的煙囪上,費用為150美元;二是每戶居民有一臺除塵機,總費用為250美元;第三種是每戶居民戶有75美元的損失補償。
解決此問題,當交易成本為零時,無論產權如何規定,資源配置的效率總能達到最優。如果法律規定工廠享有排污權,那么,居民戶會選擇每戶出資30美元去共同購買一個防塵罩安裝在工廠的煙囪上。如果法律規定居民戶享有清潔權,那么,工廠會選擇出資150美元購買一個防塵罩安裝在工廠的煙囪上。在交易成本為零時,最終解決煙塵污染衣物導致375美元損失的成本都是最低的,即150美元。
在現實中,產權界定極其重要。例如,如果5戶居民戶要達到集體購買防塵罩的契約,需要125美元的交易成本。在存在交易成本時,權利如何界定直接影響資源配置的效率。如果界定工廠享有排污權,消除外部性的總成本為250美元;如果界定居民戶享有清潔權,消除外部性的總成本僅為150美元。在存在交易成本的現實世界中,產權如何界定對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至關重要。
產權界定的功能是節約交易成本。例如,在一個國有工廠中,如果產權規定工廠享有排污權,那么購買防塵罩的交易成本可能會低于產權規定居民戶享有清潔權的交易成本。產權規定越清楚,節省的交易成本可能會越多。產權清晰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而不是有利于交易的雙方。
在產權清晰的過程中,必定是權利再分配的過程,因此必定是有利于某些人、某些利益集團,而不利于某些人、某些利益集團。在社會階層分化如此之快、既得利益集團如此強大、社會底層如此弱勢的情況下,任何一項具體改革都不會是利益均沾的。在此形勢下,經濟學家以及整個知識界如何選擇的確很重要。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由羅納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一種觀點,認為在某些條件下,經濟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過當事人的談判而得到糾正,從而達到社會效益最大化。科斯本人從未將定理寫成文字,而其他人如果試圖將科斯定理寫成文字,則無法避免表達偏差。關于科斯定理,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并且交易成本為零或者很小,那么,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實現資源配置的帕雷托最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