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立案但是證據不足
已經立案但證據不足,應在規定期限內補充、搜集證據。如無證據改變,法院將按照已有證據作出判決。當事人也可以撤訴或商調解。
一旦案件立案,前期的篩選工作就已經完成。如果到了庭審階段,卻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主張,那么就面臨著敗訴的風險。此時,當事人有幾種選擇:首先,應盡一切努力在規定期限內補充、搜集證據,如能夠提供新的證據,可向法院申請重新開庭;如只能說明證據不足,法院將按照已有證據進行審理。其次,當事人也可以主動撤訴或請求對案件進行和解調解等。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當事人必須意識到,沒有足夠證據的案件勝算很小,應該盡早采取行動,避免浪費時間和金錢。
補充證據的規定期限是多長時間?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在開庭前可以補充、搜集證據。但是,當事人應在開庭前提交證據,逾期的將不予接受。需要注意的是,一審有二審,二審有再審的情況,必須分別在上一審的判決作出后的十日內向下一級法院提出并提交證據。
證據不足是民事訴訟中常見的問題,當事人應該在規定期限內積極尋找證據,如無法尋得新證據,也可以主動采取撤銷訴訟或者調解等方式,盡量避免敗訴的風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當事人應當就自己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提供證據。當事人應當在開庭前提交證據。逾期的除非有正當理由,不得再提出。
證據不足可以立案嗎
證據不足可以立案。如果立案偵查之后證據不足的,法院會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立案時對證據是否充分并無太高要求,而是有證據能夠證明有犯罪事實發生,就可以立案。
起訴時需要具備這兩個條件,才可進行立案:
1、要有犯罪事實。意思是在客觀層面上,確實存在了某一種會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第一重要的條件;
2、要有確定的事實材料,證明此犯罪行為已經確實發生了。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之后、正在實施之時和預備實施犯罪等階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
【評議、判決】在被告人最后陳述后,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證據不足可以立案嗎
可以,但是要立案偵查。在司法實踐中,如果偵查機關在初步調查中發現有犯罪事實,并且有證據證明有犯罪嫌疑人,即使證據尚不足以完全證明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偵查機關仍然可以立案偵查。這主要是因為立案偵查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收集證據,查明案件事實,而不僅僅在于證明犯罪嫌疑人的罪行。
立案偵查的過程中,偵查機關會采取一系列的偵查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調取證據、現場勘查等。這些措施有助于進一步查明案件事實,收集更多證據,為后續的審查起訴、審判等程序奠定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在立案偵查階段,偵查機關需要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不得采取非法手段收集證據,不得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如果偵查機關在偵查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將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
此外,立案偵查并不意味著案件一定會進入審判階段。在偵查過程中,如果偵查機關發現證據不足,無法證明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可能會作出撤銷案件的決定,從而終止偵查程序。因此,立案偵查的過程也是對案件事實進一步查清的過程。
總的來說,即使證據不足,偵查機關仍然可以立案偵查,但需要進一步收集證據,查明案件事實。這既有助于打擊犯罪,也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相關推薦:
刑事行政拘留(刑事和行政拘留的區別)
刑事證據是指(刑事證據三性指的是什么)
立案多久裁決(行政訴訟立案至裁決需時多久)
立案屬地標準(民事立案歸屬地新規定)
不予立案決定(不予立案決定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