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的孩子來說,上學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看不懂的題,處不好的同學關系。時不時還要被家長拿去跟別人進行比較,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問題。種種的原因導致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心理,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對于不想上學的孩子,家長該如何進行勸導?
家長在聽說孩子不想上學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是非常生氣的,有一些家長會想想去打罵孩子,但打罵孩子,只會讓孩子不想上學的這種心理越來越強烈。如果說家長總是不理解孩子的話,孩子就會想辦法讓自己的離開父母,讓自己獨立的去生活。任何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我們可以選擇跟孩子聊一聊,問一問孩子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厭學的情緒,再跟孩子說一說,如果真的不上學了的話,你想好要做什么了嗎?
很多的孩子自己是體會不到上學的重要性,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家長對于孩子的保護都是非常好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在非常好的家庭環境當中,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外面感受一下賺錢有多么的不容易。或者是告訴孩子,當你一旦選擇不上學的時候,父母就沒有這個必要再養你了,而你也需要自己去賺錢。大家可以選擇幫孩子輟學一個月,讓孩子去工地感受一下上班有多么的累。
即使是孩子十分都不想上學,我們也要讓孩子堅持下去,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是過來人,我們知道不上學之后,想要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有多么的困難。如果說孩子初高中就輟學了的話,他們想找到一份薪資還不錯的工作,可以說是難上加難的,即使是找關系,沒有學歷,也無法被接受。
首先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想上學肯定跟學習無聊有關,厭學的感覺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抗拒感,自然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當孩子們把學習變成被動的事實時,學習過程就會變得更加痛苦。厭學的苦惱阻礙了孩子在學習中的樂趣和成就感,從而形成了更加消極的惡性循環。
其次幫助您的孩子克服學習困難。孩子們被困在學習中,尤其是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如果孩子在學習方法上遇到問題,也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讓孩子產生學習厭倦的感覺。從小學開始,孩子們接觸到的知識。隨著科目數量的增加,難度會逐年增加。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可能所有的作業都得滿分,都是優秀的,而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于孩子的學習方式和個人的努力程度。
再者支持系統薄弱,家庭關系緊張。學生不想上學的原因當中,肯定還有家庭因素。比如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很嚴格,要求達到什么成績。長此以往,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壓力也很大。有的學生與父母關系緊張,基本沒有交流。他們回家玩手機游戲。這種厭煩其實是在表達對父母的反抗。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的父母關系緊張,甚至到了離婚的地步,孩子就這樣轉移了父母的注意力。
然后幫助孩子緩解內心的巨大壓力。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無法滿足老師和家長的要求。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基本保持在班級的中游水平,但家長卻一直要求孩子達到頂級水平。有成就感,壓力很大,會產生厭倦感。成績不好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抱怨和指責。此外,每個班級的學生成績分為前排和后排。即使老師不給成績排名,很多重點學校的學習氛圍本身對成績差的孩子來說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老師教的學習內容不能天天聽懂,作業也做不完。孩子怎么可能沒有壓力。
高中生雖然思想上比初中時期有了一定的成熟,但是情緒波動較大,往往會因為周圍環境、人際關系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不能專心學業。高中生沒有明確的目標,也就沒有足夠的學習動力去鉆研。那么,高中孩子不想讀書了怎么辦?
高二的學生不想上學怎么辦?
1、找原因
我們要找到孩子不上學的真正原因,每個人是不一樣的,要想真正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我們就要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首先必須找到問題的誘因及深層次原因,然后加以解決。
2、定計劃
父母們可以幫助高中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幫助孩子確立短期目標、長期目標。通過這種行為,能夠讓孩子有規律、有動力地進行學習,不會茫然無措,浪費光陰。
3、找自信
作為家長應該多花精力和時間去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而當孩子出現厭學情況后,許多家長都會在尋找著孩子高二厭學怎么辦這個問題的答案,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多給孩子一些理解和鼓勵,多花一些精力去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心理障礙,讓孩子重新找回成功的自信心。
4、正態度
多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現在是科技時代,沒有知識將來在社會上就是一個難有作為的人,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樹立學習的榜樣,從而讓他們明確學習的重要性,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
5、肯定、表揚
我們作為家長要學會時刻關注孩子的閃光點,要在他們有進步的時候,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才能讓他們逐漸找回學習的自信,從而增加學習的興趣,消除厭學情緒!
6、溝通交流
家長要多與老師溝通,與孩子交流,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和狀態,讓孩子打開心里的“疙瘩”,重新調整對學習的興趣,幫助孩子走出“厭學”情緒,達到家校共育的成效。
如果孩子不想上學的話,那么作為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學習的重要性,要讓孩子知道學習的目的。有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想上學,是因為這些孩子很有可能覺得上學非常的疲憊,除此之外也不知道自己在為了什么而學習,有些小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學習就是為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孩子自然而然的也就不愿意好好的學習了。所以說家長一定要記住,要讓自己的小孩子認識到自己是為什么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花費更多的精力。
有的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會非常的叛逆,表示自己不想上學,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同意小孩子的想法,要懂得好好的約束孩子,這個時候小孩子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收獲。如果發現自己的小孩子不想上學的話,那么爸爸媽媽就要和自己的小孩子好好的聊一聊,問一問小孩子為什么會不想上學。
大多數的小孩子其實都是陷入了思想的誤區,所以說家長在這個時候需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好開導,要讓自己的小孩子知道應該朝著哪個方向去努力。在學習的時候也要記住不要總是強調孩子的成績,如果說爸爸媽媽只關注孩子的成績的話,那么小孩子很有可能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非常疲憊的事情,所以說家長一定要記住要用心的看到孩子,而并非是壓迫著孩子學習。
要慢慢的引導,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自己的小孩子一點一點的喜歡上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孩子才能夠學得更有動力一些。爸爸媽媽一定要記住,不要總是想著讓自己的小孩子認認真真的學習,要讓小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這樣才能夠讓小孩子在學習這條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
當孩子抱怨不想上學時,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出不想上學的原因,而不是一本正經的去教育孩子,說你無論如何都要去上學,不帶討價還價的,沒有任何商量余地。這對孩子來說可能就容易產生心理陰影,對學習的抵觸情緒就更容易高漲起來。
只要進入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意味著一個孩子的人生中已然開啟了他的學習之路,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正常就是會一直讀到高中畢業為止,這個階段都是屬于未成年階段,各個方面都想需要依靠家長給予全方位的關注和指導。學校老師能夠提供的都是專業知識方面的教育,除此之外,其它各個生活和業余時間里的一切都需要家長給予高度關注,絲毫不能大意,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
當孩子提出不想再上學時,家長不能聽風就是雨大發雷霆,更不能出口成臟,強制孩子必須要去學校。因為不把原因找出來,孩子心理上對學習的抵觸情緒依然存在。雖然有可能在家長的高壓政策下不得不有所收斂,但是它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潛伏著,指不定什么時機合適了,就會引起驚天動地的聲響,造成誰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那么家長該怎么來應對呢?
一、家長需要告訴孩子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長不妨打個比方,就好像人不是一生下來就立刻成為一個大人的,而是需要一天天的三餐飲食,配合適當的體育鍛煉才能增強身體素質,才能逐步成長起來。就好像爸爸媽媽和寶寶一樣,爸爸媽媽也都是從寶寶這樣的年齡成長起來的,至少需要十八年的時間才能成為一個常規意義上的成年人,才稍稍具備了一點可以自力更生的基礎。學習也一樣,它一樣需要我們不斷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去鉆研,去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做,才能做到把前人積累的知識點轉化為自身所有,才能真正為己所用。
如果遇到一點困難就畏縮不前,就很容易導致自己無法深入了解知識庫,更容易放任自流,從而導致自己和他人的差距越來越大,最后就像一道鴻溝而無法逾越。
二、家長需要言傳身教,以自身行動來帶動孩子的改變,而不是動輒呵斥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的模仿力都非常強,他們對于這個世界最初的觀點和結論都來自于父母的給予。畢竟父母和孩子貼身生活,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長期的共同生活,因為本著對父母的無條件的信任,因而孩子很愿意模仿父母的行為舉止,這就意味著父母的言傳身教會有著無比的威力,父母的一言一行隨時隨地都在對孩子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不愿意上學,實際上就意味著孩子不愿意學習書本上的內容,那么父母自己呢?你們自己愿意拿起紙質版書籍靜靜的閱讀嗎?還是抓著手機玩游戲刷視頻沉迷于其中而無法自拔?當父母都缺乏足夠的自控力時,想指望孩子能夠安安心心的學習,那幾乎就是一個緣木求魚的話題,現實中毫無實現的可能。
總之父母需要問清楚孩子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才不想去學校,還需要聯系班主任來了解一下孩子在校期間是什么狀況,是學習問題還是同學之間的相處問題。只有了解清楚了,才能對癥下藥,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才能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