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有以上行為,說明孩子進入叛逆期了。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三個叛逆期。
2~3歲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叫做“寶寶叛逆期”。這個時期寶寶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常常通過“打人”來表達自己反對的意見。
6~8歲是“兒童叛逆期”,進入這個時期的孩子認為自己是個小大人了,什么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聽父母的話,變得任性不講理。
12~18歲是“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是孩子形成世界觀的關鍵時期,由于孩子的身心發展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正確引導。
相信面對孩子的叛逆期,很多家長都很苦惱。那么該怎么正確引導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呢?小編總結了以下幾點與大家分享:
信任
只有孩子信任家長時,才會相信家長說的每一句話,自然就不會產生叛逆心理了。同時家長也需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他們犯錯誤時千萬不要一味地指責,而是要耐心地教導他們做事的方式方法,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推動他們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樂觀
面對自己的孩子,家長應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把美好的形象展示給孩子。不要把工作和生活中的糟糕情緒表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溝通
當孩子有反常跡象時,家長要盡快與其溝通,當然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溝通的方式,不能用命令強制性的語氣,應該用緩和、商量的語氣與孩子進行溝通。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就更容易理解孩子,孩子也更容易接受家長的引導。
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常常以愛的名義對孩子大喊大叫,希望孩子能夠言聽計從。其實這樣只會適得其反,還不如靜下心來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多關心孩子,理解孩子,這樣孩子自然就會乖乖地聽父母話的話。
客觀
不能過于溺愛孩子,即使是獨生子女也要正確教育、引導。溺愛會讓孩子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認為自己是最重要的,就會理所當然地接受別人的包容。
鼓勵
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或障礙時,家長要及時提供解決方法,引導、鼓勵孩子走出困境,千萬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造成心理障礙,產生逆反心理。
學習
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時,家長一定不要一味地指責,要幫孩子找出原因,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習,相信孩子的成績一定會提高。其實,在學習方面,家長一定要看看孩子的興趣在哪,不要跟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興趣,相信孩子學習起來一定會事半功倍的。
就事論事
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情緒往往會變得特別激動。常常會借著孩子這次的行為,進行長篇大論,甚至會把以前的舊賬統統翻出來,這樣的方式是極為不妥的。家長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只需處理好孩子當前做的事情就好,及時幫孩子指出錯誤。千萬不要上綱上線,否則不僅收不到教育的效果,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其實,不管處在哪個叛逆期的孩子,最需要的都是父母的理解、尊重、溝通和包容, 如果家長能夠做到以上幾點,相信孩子一定會聽話的
怎么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怎么應對孩子的叛逆期,每個孩子在成長的時候都會有叛逆期,如果父母不能正確教育孩子,讓孩子安然度過叛逆期的話,叛逆心理會影響孩子很長時間,以下分享怎么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怎么應對孩子的叛逆期1處理兒童逆反心理的方法
1、冷卻法
當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情緒強烈激蕩時,父母不要惱怒,不可“針尖對麥芒”,以任性對任性,否則會火上加油。正確的做法是冷處理,對他的任性不予理睬。
2、溫暖法
父母要尊重、理解、關懷、鼓勵和信任孩子,經常和他溝通,做他的貼心人。一旦發現他有細小的進步,就及時給予肯定、鼓勵。
3、刺激法
要掌握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利用逆反心理來激發他。如有意識地說“你不會穿衣服,是不是?”“你不會說禮貌話,對不對”之類的話來刺激他。
4、心理保健法
幫助指導孩子客觀地了解自我,克服認識上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培養良好情感和鍛煉意志,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逆反心理的簡介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青少年中常會發現個別人就是“不受教”、“不聽話”,常與教育者“頂牛”、“對著干”。這種與常理背道而馳,以反常的心理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往往來自于“逆反心理”。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最叛逆的,他們經常會因感情用事,思想簡單,而容易與社會道德、行為規范、父母的要求形成一種對抗。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通常都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法不適當造成的,這說明很多家長都缺乏對孩子的了解,不善于與孩子打交道,不明白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兒童逆反心理的原因
1、期望不切實際
現在的家長大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他們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費苦心設計好的藍圖,硬要他們去做一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甚至一事無成,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2、過于嚴厲,損傷孩子自尊心
現在,有些家長還是滿腦子的“不打不成材”的觀念。認為“嚴”就是體罰,很少考慮孩子的自尊心,隨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處,甚至諷刺、挖苦,有時還要對孩子動武。
3、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探索心理特別強,世界對他們來說充滿神秘和驚奇,大人司空見慣,不以為然的事物,他們都要問問、玩玩、摸摸,有時就難免會闖禍。如果家長不了解他們的好奇心,認為這是胡鬧,不分青紅皂白地呵斥、打罵孩子,就很自然地會引起他們的不滿情緒。
4、反復嘮叨,引起厭煩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唯恐他們不聽,就反反復復、嘮嘮叨叨不休。如果孩子長期處于這種“馬拉松”式的說教環境中,就會產生心理障礙。
兒童逆反心理的表現
1、脾氣大
也許是因為家長說話太過嘮叨,還把已經高中的他們當做小朋友看待,事無巨細的'叮囑和照顧,導致青春期的孩子變得急躁,脾氣大。
2、多疑、孤僻、內向
孩子的這些 表現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這種表現多見于家庭氛圍嚴肅、不夠和諧,家長強勢、孩子獨自處理事情機會少的家庭。
3、易激動,愛表現自我
喜歡表現自我是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活動表現,青年處于性格形成和尋找自我的時期,通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滿足感。
4、有很強的反對情緒
為反對而反對,這件衣服不穿,那件衣服不穿;不準媽媽上廁所,不準媽媽吃飯,不準媽媽說話。提出的無理甚至荒誕要求一再觸碰家長底線。
怎么應對孩子的叛逆期2叛逆期的孩子的教育方法
親子溝通
對于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我們需要多參加孩子的活動。
多陪孩子
現在的獨生子女,都很孤單,缺少玩伴,所以,做父母的就又多了一個任務,陪孩子玩,經常和她一起去選擇適合她讀的書籍,和她一道上網,和她一道玩撲克牌,一道搞運動。在 這個過程中,家長又可以了解她的好惡,并適時引導她。多陪陪你的孩子,陪他玩,陪他說說話,也許他就不會到虛幻的世界里去尋找精神的寄托了。
了解孩子
孩子長大了,更重視自己的隱私權,有些家長偷看了孩子的日記,發現了孩子的一些秘密,就沉不住氣,勃然大怒。這是最不明智教育孩子的方法。假如你覺得你只能通過查看孩子的日記來了解孩子在想什么
那當然也未嘗不可,但最好不要動怒,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想一想應對的辦法。而最主要的一點是不要讓孩子知道你看了她不讓看的東西。否則,容易讓她對你產生信任危機,產生逆反心理。
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有了共鳴后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忌談成績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后,再談正事。
跟叛逆期孩子溝通的技巧
青春叛逆期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于孩子身心發展、 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采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誤區二:放任自流。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自主權
“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么”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盡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
“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時間支配權
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
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
孩子在進入初中后,一些家長發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里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如果孩子實在不愿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于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怎么應對孩子的叛逆期31、家長要有耐心
由于工作壓力大,很多家長沒有花時間和心思去了解孩子的心理。一旦孩子在學校鬧事或者是不聽話,便會劈頭蓋臉的責罵他們,而不給他們辯解的機會。殊不知憤怒會引發憤怒,你的情緒容易讓孩子同樣變得激烈。這樣只會導致孩子跟家長的隔閡更深,矛盾越來越大。所以,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辯解的機會。
2、善于發現孩子優點,多給語鼓勵
任何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長的認可和鼓勵,這樣會給他們很大的動力。所以,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缺點,老是批評他們。而是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自信引發優越感,如果處理得當,孩子會不停地追求優越,享受優越感,這樣也讓孩子氣質變得更佳!
3、學會換位思考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會換位思考,可其實家長們也沒有做到換位思考。一昧地認為孩子心里想什么我能不知道?知道不等于體會。父母生長的年代和成長的環境跟現代孩子成長的環境也不一樣,家長的教育方式也不一定適用于孩子。如果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去傾聽孩子的內心真實想法,而是一味的責罵孩子,只會導致矛盾加劇。
4 、保護孩子隱私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但不要探聽孩子的隱私并且宣揚它。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性格叛逆,錯誤就難以挽回
5、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么教育方法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已經止步不前了,認為自己止步不前所以止步不前,這樣的邏輯也是錯誤的。我們應該不停地做最好的自己。爸媽是孩子的偶像,偶像形象的樹立與毀滅是掌握在家長們手中的。
6、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這時候我們不妨學習下國外比較科學的教育方式,和孩子應該有多重身份,孩子不懂的地方當老師,孩子做錯的時候當家長,孩子處事的時候,可以做朋友。陪孩子玩陪孩子鬧,和孩子一起叛逆!
7、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怎樣對待孩子的青春期叛逆行為?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和叛逆期,這個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必經之路。因此,孩子在青春期叛逆的各種行為都是很正常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也是在不斷的突破自己。從父母眼中需要照顧的孩子,到一個可以獨立承擔生活,開始脫離父母照顧的生活,這是叛逆;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不再盲目的聽別人的安排;自己爭取自己的權利,這再隨便的贊同于別人,這是叛逆。當孩子開始成長,開始有獨立的想法和目標時,這可能和家長的安排產生出入;這個時候,家長該怎么對待呢?
面對叛逆成長的孩子,如果你和他的關系好,那這個時候,他的叛逆會有方法,會注意分寸,這個時候,叛逆是一種成長,而不是彼此傷害。如果關系不好,那這個時候,他的叛逆就是破壞性的,火山爆發式的,而這時候,就是互相傷害。應對這個時期,溝通是把鑰匙,很好用的鑰匙。而關系則是基礎。所以,在叛逆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很重要。
父母總擔心孩子走彎路,想將自己所有的經驗教訓都傳給孩子,卻忽視了他們內心的感受?!薄澳銘摗薄ⅰ澳惚仨殹?、“你懂什么”在青春期孩子看來,不再是父母的口頭禪,而是一種壓迫,一種挑釁,讓他想要逃離。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講大道理。這些個大道理孩子比你還懂,沒有必要再講了,再講他們就煩了,除了收獲矛盾再沒有效果了。所以這個時候可以通過講故事引導。比如論上大學的重要性。而且也要像朋友一樣多交流。家長不要高高在上,用命令的語氣說話。否則孩子很容易反感。
引言:小孩子在逆反心理的時候,家長在教育時候一定要注意方法,因為很多時候 如果方法不恰當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厲害,還會傷害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
因為很多孩子在叛逆的時候都不會采取任何人的建議,家長如果在這個時候對孩子進行命令的話,會讓孩子產生更加逆反的心理,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因為孩子就在嘗試到苦頭的時候才知道后悔,在小孩子感受到叛逆帶來的后果的時候,慢慢的也會逐漸收起這份叛逆的心思,這種方法是最大膽也是最有效的,因為孩子吃到苦頭之后自然會后悔,我不會傷害到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
因為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沒有做出正確的方法,因為孩子正處在叛逆期,在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的時候,往往會沒有注意到場合和自己的措辭,如果在公共場合公然的批評孩子,這樣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還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你還會傷害到雙方之間的感情,所以教育孩子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給孩子保留自尊心。
因為很多家長是出于不理解孩子,所以才會覺得孩子異常叛逆,有的時候孩子往往是正確的,家長卻覺得是錯誤的,所以往往就會發生無端的爭執,在這個時候家長們更應該跟孩子進行溝通,懂得換位思考,并且也要試圖去理解孩子的這種叛逆心理,家長盡量用愛去感化孩子的叛逆,因為這樣才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不容易和愛意,同時也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懂事,也不會對家長起更多的抵觸心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