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識產權,50字左右?
什么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
世界知識產權日
4月26日
你知道4月20日到26日
是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嗎?
你對知識產權又了解多少呢?
今天就帶您了解一下,
關于知識產權的那些事兒!
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法》
人們習慣說“知識產權法”,這不代表我國存在一部名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的法律。其實,我們常說的“知識產權法”,僅是一個法律學科概念或知識產權系列法律規范的統稱,包含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等法律,以及相關的法規、規章。
“知識產權”來源于法律規定
知識產權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國家為激勵創新、推動科技發展等公共政策需要,通過法律強制性地將各類智力成果設定為創造者在法律上的權利。所以,人們的智力活動成果能否被承認為知識產權并受到保護,只能由本國的知識產權法律說了算。
知識產權包括什么
知識產權包括傳統知識產權和新型知識產權。傳統知識產權可大致分為著作權(Copyrights)、專利權(Patents)、商標權(Trademarks),其中專利權和商標權又被合稱為工業產權(industrial right);新型知識產權包括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植物新品種權、地理標志權和商業秘密權。隨著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的加快,知識產權外延類型的拓展范圍將會越來越廣、拓展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知識產權保護什么
知識產權保護的是智力成果、商譽等非物質性的對象。“非物質性”的概念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陌生,下面這個案例可以有助于理解“非物質性”:趙某去南美洲旅游回來,寫了本游記《游在南美》,那么“趙某的智力成果”是指《游在南美》書中的內容。假設《游在南美》經出版社發行了并銷售一空。那么,已經發行的《游在南美》的書籍所有權已分別歸屬購買人,但《游在南美》著作權仍只歸屬于趙某一人享有。如果有人偷走了其中一位讀者購買的書籍,偷書行為侵犯了該讀者的所有權,但沒有侵犯趙某的著作權,不屬于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但如果偷書的人還擅自將書中內容發布到旅游網站上,就構成了對趙某的著作權的侵犯,這是因為著作權法保護《游在南美》書中所寫的內容,沒有經趙某本人同意,他人是不可以將書中的內容進行復制傳播。
知識產權要通過有形形式“體現”
知識產權保護的“智力成果、商譽”等對象本身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這些對象必須通過有形形式“體現”,只有用實體形式“固定”下來,才能成為知識產權法的保護對象。
知識產權人對知識產權享有“專有性”
知識產權的特殊性在于,多數情況下它必須是公開的。比如,有人發明了一項技術并成功申請專利,這項專利技術只有運用到產品并進行銷售,才能為專利權人帶來經濟效益,且產品銷量越好專利權人獲益越多。但是產品市場銷路越大,意味著該專利“暴露”在越多人面前,被“盜版”的風險就越大。如果法律沒有及時賦予專利權人對這項專利的“專有權屬”,別人盜用無需承擔任何法律后果,那么一旦其他產品也隨意使用該技術,專利權人的經濟權益也就無從保障了。
所以無論是著作權、專利權或是商標權,它們的權利核心都是“未經權利人許可,他人不得擅自使用”,通過法律的力量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專有權益。
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限制
由于各國知識產權法所規定的權利類型和保護力度都是不同的(如美國等國承認的氣味商標,在我國無法作為商標注冊),因此除非有國際條約、雙邊或多邊協定的特別規定,一國的知識產權無法在他國自動獲得保護。
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取得方式不同
根據我國現行相關法律規定,著作權是“自作者創作完成時取得”,專利權是“自專利局授予并公告之日起生效”,商標權是“自商標局核準注冊取得”。由于國際上的慣例做法也是如此,所以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所受到的地域性限制程度也是不同的。
多數知識產權的保護期限有時間限制
知識產權一旦超過法律規定的保護期限進入公共領域就不再受保護,人們無需經過知識產權人許可即可免費使用相關作品、技術等。我國現行立法的相關保護期限主要為:著作權50年,發明專利20年、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10年,商標有效期10年。但如果是人身性權利(作者署名權等)、非智力活動成果或非公開信息(商業秘密等)的話,其保護期則沒有時間限制。
以上內容一定要拿小本子記好哦
知識產權與我們息息相關
保護知識產權,從我做起!
來源:中國普法
1、法院看門人艾大爺,退休第一天就沒閑住!快來圍觀
2、為冬奧保駕護航!延慶法律大講堂開講、2.4萬人共同學法
3、從步行街到集貿市場、從公園到校園,今天,各區都在宣傳這件事……
旅游ip戰略是什么意思?
旅游IP戰略是指企業通過整合其旅游資源和知識產權,并在市場上通過品牌建設和推廣獲得商業收益的策略。旅游和知識產權可統稱為“旅游IP”,通過維護和發展該IP,企業能夠提高自身品牌價值,增強競爭力,并在市場上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
旅游IP戰略不能只是單純地依靠宣傳營銷,更要通過不斷地豐富旅游產品、提高服務質量、維護旅游IP的獨特性進行品牌建設。此外,旅游IP戰略還應該重視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變化,及時進行品牌調整和升級,以不斷提升企業市場地位和商業價值。
在創新旅游體驗和產品的基礎上,企業可以采用旅游IP戰略,通過與其他企業、地方政府以及社區合作,進行旅游聯動,從而擴大品牌影響力,建立在消費者心中的旅游IP形象,并實現品牌的跨界與價值的提升。
旅游IP怎樣做?
中國旅游的發現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奢侈的觀光階段,以公務人員和大的企事業高管人員為主的客群,這階段解決有的問題,多多益善;第二階段,大眾休閑階段,“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旅游產品成為普遍消費品,以滿足大眾的休閑、娛樂等為主,文化旅游產品逐漸受到重視;第三階段,個性化旅游階段,是目前所處的階段,隨著消費升級,個性化消費需求被釋放,游客更加注重內心的感受,個性化、人格化的參與性強、體驗性強的旅游項目成為明星產品。旅游產業也走向復合型,產業鏈不斷延伸,呈現多業融合化、服務品質化、業態復合化等特點。
近五年的時間,從南到北,走過海南、廣西、江西、浙江、內蒙古、甘肅、北京等省市約50余家景區,發現大部分景區的開發形式大于內容,景區獨特個性、內涵展示不足。
IP最早指網絡互聯協議,通俗的理解解決某一網絡的專屬地址和范圍。而消費界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譯過來就是知識產權,它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也稱智力成果權。是基于創造性思維產生的具有項目地或個人獨特個性的產品或形象,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文學、影視、動漫、游戲等,通俗講IP指的是內容,等同于好故事和好角色。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知識產權都是IP,答案是否定的,IP的一大特征是可以獨立于平臺或可在多個平臺開發利用的,才能稱為IP。
經濟性。 IP是市場化的產物,可以滿足市場的某種需求,可以被開發利用并產生經濟效益的才能稱為IP。否則充其量只是個標志物。
傳播性。 IP是基于產品或內容等的推廣、營銷等手段,使其在市場上的流通而形成。說白了,從產生角度看,IP是營銷傳播學的概念,具有傳播性。
擬人化。 IP具有擬人化的特點,有自己的價值體系,反應某種世界觀和人格特性,能夠引起某群人的心理共鳴,具有連接力的溫度。
稀缺性 。是擬人化的延伸,IP一般具有不同于其他已存在品牌的性格特征,或其資源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可以有效區別其它品牌。
符號性。 IP具有典型的符號形象,一方面,是某個組織或某種文化的內化符號。一方面,IP具有外化的造型形象,展現擬人化的性格特征。
統領性。 IP具有高統領性,一方面,可以統領或引領某個組織的產品體系和精神體系。另一方面,以各種形象,元素化的貫穿進組織的運行或產品的生產中。
從IP本身出發,旅游IP可以視為在知識產權制度下,某個經營性旅游組織的獨特性格,具有稀缺性的特點,借由獨特性產生經濟價值,提供源源不斷的吸引力和客戶粘性,并以此化解市場上的同質化競爭困擾。
通俗理解,旅游IP是景區、度假區或景點的形象認知物,是包括產品、文化、氛圍或故事等在內的一切可以用來吸引游客的元素,形式上可以是圖形、卡通形象、文字、歌曲、影視動漫、游戲等。
本質是具有鮮明的景區、度假區或景點本身性格特征的智慧化旅游創意。
在體驗經濟時代,在旅游消費升級的的趨勢下,個性化消費需求不斷被釋放,旅游IP必將成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時代背景下核心競爭力。
尋找IP。 深度挖掘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尤其是那些隱性的、不易被察覺的資源,鎖定優勢的、壟斷性的資源,并依此鎖定旅游市場,細究旅游市場年齡特征和人群特征,對客群的性格、心理和文化特征進行生活場景側寫,發掘其內心的感受和需求,以求的情感和文化認同。
塑造IP。 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實體方面,包括建筑、景觀小品、吉祥物、各種器具、旅游商品、餐飲等。一方面,從精神層面,包括文化、書籍、影視動漫、游戲、演藝、服務用語、服務行為等。兩方面達到自然與人文的共生融合,使得景區、度假區在形態外觀、業態服務、文態理念、生態環境、動態發展上行成系統的自我生長體系,持續醞釀、聚合、生長、轉化,從而不斷吸引客群。
拓展IP。 一方面,從景區、度假區或景點的產品、業態出發,將IP元素貫穿整個產業鏈條,強化景區形象認知。另一方面,利用旅游IP塑造新的產業鏈,包括持續的創意延展、產品生產、推廣營銷、產品出售、周邊產品設計生產與銷售等,打造專屬IP產業鏈。
運營IP 。第一,圍繞IP,不斷提升IP內在價值;第二,針對其客戶群體,開展精細化營銷推廣,點對點、點對小范圍的精細化情感營銷,不斷拉進與游客情感距離,構建心理和文化認同,不斷增加游客與I景區、度假區或景點的粘性。
相關推薦:
旅游知識產權是什么(旅游ip是什么意思)
怎樣獲得專利主動權(專利被侵權怎么辦)
公司注銷商標是否無效(公司注銷了商標還有效嗎)
侵犯著作權怎么賠償(侵犯著作權一般賠償多少)
侵犯知識產權如何量刑(侵犯知識產權的定罪量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