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使用給日常工作最大的改變就是傳統簽約方式的改變,其中就以電子合同的逐漸普及為首,但是電子合同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了解。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和簽約方式是什么1、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按法律法規制作和簽署的電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和證據效力,受法律保護。2、線上簽約的方式:線上簽約的操作一般分為合同生成、合同簽署與合同后續服務三個環節。(1)合同生成這一步操作比較簡單,可以選擇上傳公司自有合同、采用電子簽字服務供應商的電子合同模板或在線創建合同。生成的合同上傳至網絡,也可以將合同發送給對方,進行協商完善。雙方協商確定條款后,可以在線上簽署合同。(2)合同簽署這是最關鍵的一步,電子簽字服務供應商會根據合同當事人的身份認證材料,給予當事人一個電子簽名。電子簽名包括數字證書(CA),時間戳以及其他信息。(3)合同后續服務大多數電子簽字服務供應商會對在其平臺上簽署和托管的合同提供后續服務,服務的具體內容因各供應商而異,總體而言,分為以下幾方面:第一,查詢。合同簽署完畢時,電子簽字服務供應商會給雙方發送一封包含合同串碼的電子郵件,輸入合同串碼,可以快速查詢合同文件的簽署信息。第二,驗真。上傳已簽署的合同副本文件進行驗真,即時驗證副本和簽名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第三,存證。將與合同有關的交易記錄、證明文件等上傳至電子簽字服務供應商平臺,進行加密儲存,防止丟失、遭到篡改。第四,出證。調取、下載電子合同文件,在必要時可經過當事人申請,由電子簽字服務供應商提供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鑒定報告,作為電子證據的效力證明,這在電子合同簽約糾紛中對舉證是十分有利的。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七條規定:“數據電文不得僅因為其是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而被拒絕作為證據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十四條 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核心提示:網上簽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采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以及其他形式,其中網上簽訂的合同也是屬于書面合同的一種,采取數據電文形式訂立的合同,其要約生效時間分為兩種情況。下面就由法律快車的編輯為您介紹。
網上簽訂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采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以及其他形式。該法第十一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這是國家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了數據電文是有效的書面形式之一。
合同訂立須經過要約與承諾的過程。《合同法》對于要約及承諾的生效采取到達生效的原則。采取數據電文形式訂立的合同,其要約生效時間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則視為到達時間,即要約生效的時間;
二是收件人未指定特定系統的,則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即要約生效時間。承諾生效時間的確定與上述要約生效時間的確定相同。
因此,通過互聯網簽訂的合同,只要依法成立、同時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該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