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再審的審查期限是多久
行政再審審理期限為三個月。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法院對已經審理終結的案件,依照再審程序對案件的再行審理,其目的是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但確屬錯誤的判決或裁定。再審是一項重要的訴訟程序制度,也是各國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行政再審審理期限是多久?
1、如果再審的案件繼續按照第一審的程序處理,根據《民事訴訟法》得知,審理的期限是六個月。2、如果再審的案件按照第二審的程序處理,根據《民事訴訟法》得知,審理的期限是三個月。
在行政審理的一審中,由于一審的判決結果存在爭議或者所提供的證據不能夠證明,當事人就會提出再審。再審需要提交行政再審申請書、生效法律文書復印件、個人或企業身份證明等,現在我們了解一下行政再審的審理期限是多久。
一、行政再審審理期限是多久?
申請再審期限:申請再審的期限是在當事人受到一審決判結果后的六個月內提出,如果特殊情況,法院批準后可以延長申請期限。所以大家要注意了,在一審審判結果出來后,如果發現自己合法權益沒有得到維護,要立刻申請再審,并且尋找更多有利的證據,錯過再審的期限,法院也不好處理。
二、可以申請再審的情形:
1、當事人有新的證據可以推翻一審的判決結果;
2、一審中的證據和事實被發現是偽造的;
3、發現審判人員有被受賄和無證冤枉人的行為;
4、一審的判決書未公布時,有被撤銷或者變更的行為。
三、再審審理期限:
1、如果再審的案件繼續按照第一審的程序處理,根據《民事訴訟法》得知,審理的期限是六個月。
2、如果再審的案件按照第二審的程序處理,根據《民事訴訟法》得知,審理的期限是三個月。
由此可知,一審的期限比較長,因為一審需要準備的材料比較多,二審是在一審的基礎上進行,所以不需要審理很久。申請再審提交的資料不符合法律的標準,法院將會駁回申請,這里需要注意。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 法院決定再審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關于行政再審審理期限是多久的問題已經跟大家說明了,《民事訴訟法》中還有很多規定需要大家自己去了解,這里是說不完的。再審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們不應該放過每一個可以反駁的證據和辯論。同時不要漏掉任何能證明自己的證據,證據越多,獲勝的幾率越大。
相關推薦:
行政處罰是要式行為不(行政處罰是要式行為不)
解除合同書范本示例(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樣本是什么樣的)
行政案件再審時效(行政訴訟再審有無時效)
遇到家庭暴力能離婚嗎(發生家庭暴力 夫妻可以離婚嗎)
民間借貸該怎么舉證(民間借貸可以通過哪些證據進行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