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來說,宜居帶就是適合宜居的地方,而金星和火星還有地球都是位于宜居帶內的,但是出現生命的卻只有地球。
在太陽系內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但是人類多年來一直在研究火星并且一直向火星發射探測器,而對金星“不管不問”,這是為什么?
其實人類并不是沒有對金星發射過探測器,在上個世紀美國和蘇聯就對金星開始了研究和探索。前蘇聯也曾發射過金星1號探測器,開啟了人類對金星的探索,不幸的是,探測器在距離地球700多萬km的時候連接斷了,之后又有2號,3號探測器相繼出世,但是結果依然是石沉大海。
再來說美國,美國探索金星的探測器叫做水手號,同時最成功的也就是水手2號,與金星擦邊而過,后面的水手5號和水手10號都是如此,為探索金星留下了寶貴的材料。
為什么金星的探測器沒有完完全全的成功過呢?
其實這都是因為金星的環境條件,金星表面沒有液態水的存在,大氣壓力又極高,氧氣極其少。因此認為金星上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這就失去了探索的動力。
金星是太陽系內最亮的行星,這是由于它的大氣層可以強烈地反射太陽光。金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從而導致了金星能在溫室效應下吸收更多的熱,所以,金星成了最熱的行星,表面溫度可達480℃,表面溫度這么高的金星再次令探測器“望而止步”。
金星厚厚的云層內還含有硫酸,并由風以每小時接近360千米的速度吹向行星各處。雖然金星需要243個地球日才能自轉一周,但高速的風只需4個地球日就能把云吹得環繞行星一圈。高溫、酸云和極高的大氣壓力,這都顯示了金星的嚴峻環境。
火星是太陽系中被人類探索最多的行星,事實上此時此刻也還有八個任務探測器在火星及其軌道上運行著。
火星之所以那么熱門有以下幾點:
1.火星目前是地球上人類可以探索的距離較近的行星之一;
2.曾經火星與地球氣候相似, 也有河流、湖泊甚至可能還有海洋,只是未知的原因使得火星變成現在這個模樣。不過探索火星的氣候變化, 對保護地球的氣候條件具有重大的意義;
3.火星有一個巨大的臭氧洞,太陽紫外線會沒遮攔地照射到火星上,對火星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臭氧層一旦消失對地球的極端后果;
4.在火星上尋找歷史上曾經有過的生命的化石, 這是探索火星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找到, 就意味著只要條件達到生命就能在宇宙中行星上出現;
5.查明火星上有無綠洲,綠洲上有無生命以及生命存在的形式類型;
6.對火星的探測是許多新技術的試驗場地, 這些技術包括大氣制動利用火星資源產生氧化劑和燃料返程用遙控自動儀和取樣遠程通訊等;
7.南極隕石提供了火星上地域的樣本,但只有空間探測才能窺其全貌,所以就必須要探索火星上的空間;
8.從長期來看, 火星是目前一個可供人們移居的星球,這樣子探索火星就顯得尤為重要;
9.由于歷史的原因,對火星探測的支持和共鳴是任何其它探測對象不能相比的,而且火星探測是進行國際合作的理想項目。
我們知道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啟了宇宙探索模式。人類探索宇宙這是一個必然的現象,也是一個必然的行為,人類不將滿足于地球內部,還滿足于其他星球。畢竟我們對于宇宙之外的其他星球,總是有一副探索好奇的精神,這樣的精神是刻在我們身體里面的。那么,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是金星,其中每個國家都需要去火星的原因是為什么?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第一點就是金星的自然環境是不適合人類在這上面登陸的,雖然說金距離地球是非常的近很顯然,但是這樣的近還要考慮到其內部的自然環境,因為它內部的溫度是10分的高,最高溫可以達到300多度,而最低溫的時候也能達到10,很顯然這是人類無法接受的溫度。所以人們就很自覺的把金星給排除在外,沒有把金星作為人類探測的星球目標之一。
其次,另外一點就是火星的溫度要比金星更加的溫和,更加的適合人類居住。因為火星它的最高溫度只能在100多度左右而最低溫度也能達到零下100度,這樣的溫度很顯然是人類所能接受的問題,所以人們就把下一個探測星球目標放在火星上。
最后一點就是火星上面的一個星球面積,它的面積比地球還大,比金星更大,畢竟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更大的星球可能在以后可以搬遷更多的移民。內部可能也會蘊藏更多的資源來供人類開采,所以人類把火星作為下一個星球探測目標。
在太陽八大行星中,地球近鄰的兩顆行星分別是金星和火星,其中金星被稱為地球的“姐妹星”,因為地球和金星在體積和質量上是最接近的,同時又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可是人類對金星的關注卻并不多。
近些年來,人類關注度最高的是火星,對火星開啟了半個多世紀的探索。于是很多人就會想,為什么科學家不去探索距離地球比較近的金星?而是去探索遙遠的火星呢?
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最近距離只有4100萬公里,是地月距離的100倍多一點,而火星與地球的距離都是以億米作為單位的。
首先是從燃料成本上來看,探索金星要比火星劃算的多,其次按照人類航天器的速度來計算的話,到達金星只需要100多天,而火星則至少需要200多天,所以從成本上看,金星也要比探索火星實際的多。
金星的半徑為6070公里,而地球的半徑6370公里,所以金星與地球大小上差別不大,體積大約是地球的88%,質量約是地球的80%左右,因此我們也經常把金星稱為是地球的“孿生兄弟”,對金星的探測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為什么不去探索金星呢?
其實人類也對金星發射過探測器,也對金星有過癡迷的探索,在上個世紀,美國和蘇聯就已經對金星開展了研究和探索。
1961年2月12日前蘇聯發射了金星1號探測器,這是人類發射的首顆探測金星的探測器,但遺憾的是以失敗告終,而該系列探測器直到1981年前蘇聯一共發射了16個,其中金星7號在1970年12月15日實現了軟著陸,傳回了金星表面溫度等數據。
另外,在1984年前蘇聯還發射過兩個“韋加”號探測器,向金星投放探測裝置對金星土壤和大氣層進行探測。
而美國的水手號、麥哲倫號系列探測器對金星也進行了探測,其中美國的水手2號探測器成功地掠過金星,成為了人類第一個成功接近其他行星的空間探測器。除此之外發射往金星上的探測器還有歐洲的快車號等等。
仔細統計一下的話,我們對金星發射的探測器也超過了40個,在所有的探測器中工作時間最長的才有110分鐘,最短的則幾分鐘就已經壞掉了,總之對金星的探索充滿了坎坷,沒有一次是完美的。
眾所周知,一個行星上如果沒有磁場,也就不會有大氣層的存在,但金星卻是一個意外,金星沒有磁場,在其表面卻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更恐怖的是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達90%以上,要知道在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含量才0.04%,所以高含量的二氧化碳產生了嚴重的溫室效應,導致金星的表面溫度能達到460℃以上。
除了溫室效應之外,金星的大氣中還有硫酸霧的存在,所以在金星上經常會有腐蝕性的酸雨降落。
最后金星擁有厚厚的大氣層,其大氣壓強十分強大,是地球大氣壓的92倍,而一個地球大氣壓下的汞柱高度為760毫米,92個大氣壓就是70米左右,相當于一個成年人背著一個47噸重物所產生的壓強。
也正是因為如此惡劣的環境,所以才讓人類對金星的探索充滿了絕望。
與金星相比,雖然火星的個頭比較小一點,但是各方面情況比金星都要好的多,尤其是火星上的自然環境,比如火星的表面溫度,平均大約為零下55℃,最高時為27℃,最低時為零下133℃。
火星自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是24.6小時左右,而公轉的一周所需要時間是687天左右;另外,火星的自轉軸是傾斜的,所以在火星上存在著四季,環境相對比較穩定……
所以目前火星是人類探索最主要的一顆地外行星,迄今為止,各國共向火星發射了四十多個探測器,只比向月球發射的探測器數量稍微低一點。
總之就是金星的環境太過于惡劣了,所以以人類目前的科技的實力還無法對它進行探索,相信在不久后的將來,我們可以實現對金星完整的探索。
誠然,無論是平均距離,還是最近距離,金星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雖然火星的公轉軌道也緊鄰著地球,但金星的軌道更靠近地球。金星在最接近地球時,兩者的距離只有3800萬千米,比火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近了1800萬千米。
此外,雖然金星和火星都是類地行星,但金星的質量與體積較為接近地球,它的半徑是地球的95%,質量是地球的82%;而火星則要明顯小于地球,它的半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而質量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
但僅這些因素還不足以使金星吸引人類的目光,如果對比金星和火星的環境,就會知道其實火星與地球更相似,而這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金星的環境相當惡劣,它的表面覆蓋著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的稠密大氣層,所以這顆行星的表面不但有高達地球大氣壓92倍的巨大氣壓(相當于地球上900米深的水壓),而且還有極端的高溫,其表面的平均溫度可達462攝氏度。
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中,地球生命根本無法生存。自從進入太空時代以來,人類總共發射了30多個金星探測器,其中前蘇聯發射的幾艘金星號探測器成功在金星上著陸。但經過一系列的探測后發現,金星的惡劣環境令人類望而卻步。
相比之下,火星的平均溫度雖然低至零下63攝氏度,但在最熱時溫度可以達到35攝氏度。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只有地球的1%。
此外,在火星上還發現了水,其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固態冰,以及與一些鹽混合在一起的液態鹽水。如果對火星的環境加以改造,這顆紅色星球或能成為一顆宜居行星。因此,人類現在把探測目光主要放在了火星。
摘要:金星是除了太陽和月亮以外最亮的天體,晚上的時候西方天空里面閃爍的亮星就是金星,很久以前被稱為長庚星、太白星,有的時候它又會在早晨來到的時候出現在東方,被稱為啟明星,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最相近的時候僅僅只有3800萬公里,是地月距離的100倍。
相比較來說,在地球的軌道外圍運行的火星,最近的時候距離地球5500萬公里,于是單單從距離上相比,去到金星一定比去火星更容易,并且去金星的時候會受到太陽的吸引力影響,有一種引力加上速度,然而前往火星就會受到太陽引力的拖拽效應,于是去金星,與去火星相比較省力多了。
原因是金星表面環境十分惡劣,探測器無法在這種環境下進行工作,可是反觀火星,探測器卻能降落在火星的表面,而且在上面長時間停留,能夠在表面探測火星的大氣與土壤成分,乃至可以在火星上挖洞探測火星的內部。
經過對火星的探測的發現,與金星的條件對比火星要好很多,盡管火星的大氣層有些稀薄,表面也有點寒冷,可是火星赤道地帶的溫度并沒有很低,表面的情況就像地球上的沙漠戈壁地帶一樣,假如人類在火星上創立封閉式的基地,是能夠在上面進行科研與生產活動,以至于將來也能夠移民。
在火星的探測上,美國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此外俄羅斯、日本、歐洲與印度等國家也都已經對火星進行過探測。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