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來自于奧地利的物理學家路德維希費萊姆首次提出了有關于蟲洞的概念。他表示,宇宙中存在著不少時空是扭曲的,如果人類能開啟蟲洞的入口,那么人類將會以最短的時間穿越幾百萬光年,甚至到達星際的邊界都是有可能的,只是可惜的是,人類至今都沒有找到蟲洞。
這也就意味著,人類在有限的時間內,可能永遠都無法離開銀河系了。畢竟,相比較太陽系而言,銀河系的直徑達到了15萬光年以上,甚至超過了20萬光年。哪怕以光的速度穿越銀河系,則至少也需要20萬年,而人類的生命不過須臾數十載。人類并沒有如此漫長的時間在銀河系內漂流,或許這就是為什么科學家會說人類有可能永遠都走不出銀河系的原因。由于人類被困在了太陽系內,所以科學家們多次提及到的幾乎都是人類飛出太陽系,很少會提到銀河系,但銀河系卻才是真正的將人類困在地球上的壁壘!
銀河系在太空中呈現橢圓盤形的形狀。這里有著超過1200億顆的恒星。太陽不過是其中的一顆而已,可見銀河系內包裹著多少個類似于太陽系的行星。更不要說數十億顆的行星了,哪怕和地球生態環境極為相似的星球,在銀河系中也能找到數百顆。銀河系誕生的時間遠遠的超過了太陽系。幾乎是在宇宙才剛剛發生大爆炸后不久,銀河系就已經誕生了,因此銀河系可能已經活了125億歲的年紀了。但這也不能代表銀河系的特別,因為在浩瀚的宇宙中,也依舊存在著很多個和銀河系一樣元老級別的星系。
靠近銀河系中心的區域大多都是一些老的恒星,而距離銀河系較遠的行星,類似于太陽都屬于新生的年輕的恒星星系。這說明太陽在銀河系完全是不值得一提的,即便太陽星系上有一顆生態星球地球,但那又如何呢?
人類想離開太陽系,尚有方式可行。1977年,美國就已經朝著太陽系外發射了旅行者一號,目前這艘探測器已經在太空中航行了43年的時間,但依舊沒有離開太陽系,據美國宇航局透露,旅行者一號很可能已經靠近了太陽系的邊界。一旦旅行者一號離開太陽系,將會徹底和地球失去聯系。不難發現,人類即便離開太陽系,就耗費了將近50年的時間,更何況人類若想乘坐太空飛船離開太陽系的難度,將還會成倍的增加。尤其是退1萬步而言,即便人類在有限的時間里終于離開了太陽系,也無法窺探到宇宙的最神秘未知的東西。僅僅一個銀河系就將人類永遠的困在了地球上。
銀河系也不過是宇宙中的一個小小的星系而已,在銀河系的附近還存在著三角星系和仙女星系。人類無法離開銀河系,也不可能穿越仙女星系和三角星系,何況在這些星系上還有更重要的本星系群以及本超星系團。不得不說,還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類最初誕生于地球上的時候,可謂是井底之蛙。隨著文明的不斷提升,人類開始走出這一方天地,窺探遙遠的星空,但沒想到,人類對太空宇宙了解的程度越多,卻越發現自己的無能為力。
研究者指出,人類大腦的利用率不到10%;更有研究者指出,人類大腦的利用率之所以如此低下,是因為太陽系內的生命能量稀薄造成的。
果如此,就會不由自主地讓我們思考到一個問題:難道這就是囚困我們的方法?太陽系之外是否有充足的生命能量?如果人類飛出太陽系,大腦被封起來的那些功能,是否會被瞬間全部打開?屆時,是否人人都會變成超人?
戰勝方千方百計囚困我們于這里,把一個完整強大的靈魂,分成無數的碎小靈魂,并將太陽系內的“生命能量”抽掉大部分,限制人類的壽命僅到100歲之內,如此,分割靈魂便不能依靠充足的“生命能量”變得強大起來,并會在每次適應新載具身體時削弱掉一些原先的靈魂力量(據研究者分析,人類整體文明看似好像在不斷發展,實則卻是在整體不斷倒退,詳細見“水木長龍”前面文章「量子科技實現人類生命延續N次的可能性」里的詳細分析計算)。
看來,我們不能做溫水里的青蛙安享慣了舒適的環境而懶得動彈,更不能做羊圈里的羊過慣了被圈養的安逸生活而什么都不思考,否則,溫水里的青蛙等明白過來時想動彈也動彈不了了,羊圈里的羊安逸生活后等待的卻是明晃晃的刀子。
被譽為接近神的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曾言:只有飛出太陽系,人類才能延續下去。
被譽為最聰明頭腦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后半生尋找大統一場理論的過程中,曾突發感慨:我的質能方程很可能被擋在了太陽系的圍欄之內,我無法確定在太陽系之外它仍然適用。
學過高中物理的小伙伴就知道,一個物體想要繞地球運動,其發射速度至少要達到每秒7.9公里,這就是傳說中的第一宇宙速度。而如果想要完全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飛向更遠的太空,航天器至少要達到每秒11.2公里,這就是第二宇宙速度。而如果想要變得更牛叉,連太陽的引力都甩在身后,那么航天器的速度至少要達到每秒16.7公里,也就是第三宇宙速度。當然,這個宇宙中,太陽系渺小得不能更渺小。如果想連銀河系都沖出去,那么航天器的速度需要一個質的飛躍,才能擺脫銀河系中心那個超大質量黑洞的束縛。為此,航天器至少要達到每秒112公里,這就是第四宇宙速度。
我們知道,銀河系也不是這個宇宙最大的單位,它屬于一個直徑達1000萬光年的星系群,這個星系群叫做本星系群。想要沖出本星系群,航天器又要完成一次進化,達到每秒1500-2250的超高速度。而本星系群也不是這個宇宙最大的單位,它也是本超星系團的一個成員而已。而如果想要飛出這個直徑達到1-2億光年的本超星系團,科學家推斷恐怕要達到光速的級別(指的量級,并非數據)才可以!顯然,光速級別對于人類來說,還是很難達到的。那么,人類目前達到第幾宇宙速度了呢?
西德航天局和NASA聯合制造了兩個航天器,分別是Helios-A和Helios-B。而在它們飛行過程中,科學家捕捉到的最快速度達到了70,220米/秒,這基本就是人類目前達到的最快速度了。嗯,沒錯,這也僅僅是第四宇宙速度的大約2/3而已。對于人類來說,想要沖出銀河系,僅僅從速度的角度來說就可以知道,目前還是完全無法實現的。不止如此,看似人類已經超越了第三宇宙速度,然而美國在40多年前發射的旅行者1號,目前也只飛出去200多億公里而已。想要飛出太陽系?至少還要4萬年。
人類進入科技時代能夠在短短數百年的時間內,有現在的成就,不得不說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跡。而能夠創造如此輝煌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數百年來誕生了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比如牛頓,愛因斯坦。
每百年是一個時代,而每一個時代都有少數偉大科學家的誕生,而到了現代,能夠稱得上偉大科學家的其實更少。而在眾多的科學領域里,物理學家往往最受到們的歡迎和尊重,因為這個世界的本質,萬物的本質很多都需要通過物理來揭秘。
數百年來誕生的幾個偉大的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物理領域有著輝煌的成就,比如牛頓發現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提出了偉大的相對論。而到了現代,同樣也誕生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就是霍金。
對于霍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全世界的很多人都知道他,不僅是因為他不幸的殘疾,全身癱瘓只能在輪椅上進行科學研究,更重要的還是他依靠自己殘疾的身軀仍然在宇宙探索領域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如果不是霍金不幸得了罹患漸凍癥,被禁錮在輪椅上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那么他的成就可能會更加巨大。
霍金除了研究宇宙之外,對地球和人類的命運也非常關注,而且多次對人類發出各種預言,這些預言都在向我們傳達著同一個意思:人類在未來需要逃離地球才能生存延續下去。為什么霍金多次催促人類要逃離地球才能謀得生機?可能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資源枯竭,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資源,這是一個人人都知道的事實。我們每天的吃喝,科學研究等都需要大量的資源消耗,而這些資源來自于哪里?其中大部分都是來源于地球在漫長的歲月里形成的各種不可再生資源,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
這些不可再生資源都是用一點少一點,而且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后,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所以,未來的地球將會是一個資源枯竭的星球,而人類沒有了這些資源的供應,不僅科技會陷入停滯,而且人們的生活等都會陷入危機。
沒有資源人類就會面臨被大自然終結的命運,唯一的生機就是走出地球,去太空中尋找開采資源。因為太空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只要科技實力足夠強大,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資源供人類使用,再也不用被地球資源所困,陷入終結的危機當中。
第二個原因、小行星撞擊,太陽系是一個小行星異常多的行星,地球的軌道周圍有小行星,火星和木星之間有小行星帶,太陽系邊緣也有柯伊伯帶這個更加龐大的小行星帶。這些小行星加起來的數量多到無法估計,雖然大部多的小行星都很安分,但是仍然經常會有小行星調皮脫離自己的軌道,然后向地球方向撞來。
如果不是地球的前方有巨大的木星擋著,身邊有月球保護,地球早不知被小行星撞擊多少次了。要知道直徑一旦超過10公里的小行星,對地球都會帶來滅絕性的危機。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可能就是一個直徑達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撞擊造成的。
而直徑達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在太陽系中只是小個子,很多的小行星直徑可遠超這個,如果是一個直徑達百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可能會直接破壞地核,讓地球的生態徹底崩潰,變成像火星一樣的荒涼星球。由此可見,小行星的威脅始終威脅著地球和人類。
而人類想要躲過小行星撞擊可能帶來的滅絕危機,最好的方法就是隨時做好逃離地球的準備??赡苡腥藭f,我們可以攔截小行星啊,只要科技實力強大,攔截小行星還不是小意思?事實上,如果是直徑幾十公里左右的小行星,等到未來科技更大強大一些,是有方法可以進行攔截的。
可如果是直徑達百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想要攔截可就非常困難了,除非人類成為強大的星際文明。可如果人類成為了星際文明,早看不上太陽系了,有可能那時候宇宙才是人類的家。
第三個原因、地球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動,地球是一顆巖質行星,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是一直都保持穩定的狀態。基本上每隔幾億年或幾千萬年左右,地球都會發生一次巨大的生態變動,有可能是板塊的巨大運動,有可能是氣候的巨變,比如大冰河世紀的到來。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一旦地球自身的生態系統要發生巨變,那對于地球所有生物來說都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地球生命史上共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除了第五次是由小行星撞擊引起的,其它四次都是地球本身的大自然自發引起的。
由此可見,地球的生態系統是存在周期變化的,我們不知道下一次的生態巨變會在什么時候發生。一旦發天,人類文明想要延續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離開地球。
不管如何,人類的未來在太空,只有將目光放在整個宇宙,人類的明天才會更加美好,才能夠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危機和災難。
小伙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