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進入太空時代之前,與火星相比,天文學家確實對金星更近感興趣。因為天文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早就發(fā)現(xiàn)金星存在大氣層,并且金星的質量(地球的82%)和半徑(地球的95%)都接近于地球。早前的天文學家認為,金星要比火星更有可能存在生命。
于是,在1961年,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之后,第一個機器人太空探測器被派往金星。從1961年至1997年期間,人類一共發(fā)射了40個金星探測器,大部分集中在20世紀60和70年代。但進入新世紀之后,人類對金星的探測腳步逐漸放緩,其原因與金星的環(huán)境有關。
通過金星探測器,天文學家確認金星存在大氣層。然而,金星的大氣成分和氣壓與地球截然不同。在金星的大氣中,大約96.5%為二氧化碳,大約3.5%為氮氣,氧氣幾乎不存在。并且金星的大氣層非常厚,其表面大氣壓相當于地球的90倍。
由于金星表面被濃厚的大氣層所籠罩,太空探測器很難了解到金星表面的情況。直到金星9號在1975年成功登陸金星表面,人類才對金星表面有了初步了解。在金星上,由于強烈的溫室效應,溫度達到了460 ℃。金星表面的白天亮度與地球上的陰天差不多,可見光波段難以看到太陽。
于1978年著陸金星的金星11號和12號發(fā)現(xiàn),金星大氣中多次出現(xiàn)閃電。金星上還會下起硫酸雨,但不會落到地面,因為金星表面溫度很高,在距離地表大約25公里處,溫度高到足以使硫酸雨蒸發(fā)掉。
通過一系列金星探測器,天文學家認識到,金星是一顆環(huán)境非常極端的行星,人類不可能在這樣的星球上生存。當年,登陸金星的探測器都因為極端的環(huán)境而早早報廢。
雖然火星在質量和半徑方面都沒有金星接近地球,但火星表面的溫度沒有金星那么極端,大氣壓遠小于地球,并且有證據(jù)表明曾經的火星是一顆宜居行星,現(xiàn)在的火星上可能還存在液態(tài)水,所以天文學家現(xiàn)在對火星更為感興趣。目前,有幾個探測器正在火星上研究,并且未來不斷會有新的探測器前往火星。
雖然也有證據(jù)表明曾經的金星是宜居的,但現(xiàn)在的火星更有希望改造成宜居星球。因此,人類未來太空探索的首選登陸行星是火星,而不是金星。
金星體積和質量類似地球,離地球也不遠,還有大氣層和固體外表,這些條件看似可以登陸,但實際情況可不一樣。金星雖然有大氣層,但大氣壓和大氣組成完全不同,金星大氣壓比地球高得多,人上去會被大氣擠扁。金星因為劇烈的地表運動,火山爆發(fā)等,造成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非常高,不止是窒息的問題,還會帶了嚴重的溫室效應,溫度能達到三四百度。
大氣中還含有很多腐蝕氣體,沒事給你下點濃硫酸雨。因大氣濃度高,表面還有高于地球數(shù)十倍的風暴。所以在金星登陸以后,你會窒息,然后被壓碎,再被腐蝕掉和烤成灰,最后被風暴吹的連渣都不剩!金星的情況其實和傳說中的地獄一模一樣,也許它就是地獄!
金星人說:地球是太陽系最惡劣的星球,溫度超低,我們的飛船還沒降落就已經被凍壞了,最高溫度才四五十度,沒有颶風和硫酸雨,從而滋生很多細菌病毒,而且大氣壓超低,我們的探測器堅持不了2個小時就報廢了!
美帝去火星的原因其實就是知道了一個不能公布的定律。太陽系生命痕跡就是從里到外。金星以前有生命,未來不可能有。隨著太陽越來越大。生命只能向外擴張。第一個跳躍點就是火星。去火星不是為了人類生存。只是為了留下生命的種子。條件可以還能留下一些人類,未來誰也說不準。但是地球終將和金星一樣。一片死地。
金星非常熱,人類根本無法登錄,但按我的想法,金星是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地球的行星。眾所周知,宇宙所有星球之間的距離都在不斷拉長。也就是說,總有一天,地球會處在現(xiàn)在火星的位置。而金星就在現(xiàn)在地球的位置。有人說,火星上曾經出現(xiàn)過水和生命,但,那只是曾經。也很有可能是多少年前火星處在地球這個位置才擁有水和生命。而當時的地球就是現(xiàn)在金星的位置。
在史前文明高級人類的設置之下模擬了這一套系統(tǒng)。九大行星和太陽之間的引力的互相都有作用,主要是為地球服務的,巨大的恒星都有巨大的引力,當然都有各個的作用,而且還有互相的牽制互相的協(xié)和我協(xié)調的運轉方式,都是產生重力力學的一種原則引力的作用。
維護了地球的運轉規(guī)律的規(guī)律,人類可以登陸,將來也不久也會各種環(huán)境的條件能力的生存,當然要符合人類的一種各項指標元素的大標,才能辦成生存的能力。登月金星不是不可能的,當然自身的元素的標準撫額的情況之下才能運作方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