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轉載自知乎中醫 飛翔的荷蘭者
這個課題足以支撐一篇論文,下面談談我作為臨床十年的醫生的看法。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永遠記住一點,能夠毀掉中醫的人只有中醫自己。然而,如今中醫思維已經距離中醫的源頭非常遙遠,中醫的靈魂已經丟沒了。
一、現代中醫理與法的丟失直接導致中醫療效平庸(嚴重背離本源、背離中醫四部經典的宗旨)
(一)《中醫診斷學》存在嚴重的辯證誤區(五臟辯證體系是辯證論治的流散化、概念化的集中表現)五臟辯證體系起源于明清時代,自從發明了五臟辯證體系,中醫的理和法已逐步被中醫淡忘了,只有極少數的中醫還能夠抓住本氣,比如吳鞠通、葉天士、蒲輔舟、孔伯華等等。除此之外其他醫生,所有的病都只看病癥,五臟辯證體系的本質就是采用以疾病為中心的視角在辯證。這個思路是嚴重錯誤的!這樣的思路和西醫的治療思路是沒有區別的,看上去我們是在用中藥,其實是用以西醫的思路在指導用藥。但是諷刺的是,現在的教科書教的就是這種辯證體系,執業醫師考試要考的也是這種邪氣辯證體系。 于是,現在市面上主流的中醫都是采用這種思路在辯證。那么療效當然很難好了,所以大家會覺得中醫療效很慢,其實這個不是慢,而是由辯證體系的錯誤導致的。 真正的中醫的理和法是以本氣為中心的辯證!《溫病條辨》、《傷寒論》是嚴格牢牢地抓著本氣在走的經典書目。這才是古典中醫(《黃帝內經》的思路、中醫的源頭)的辯證本質。 只有牢牢抓住經典的學習,我們現代的中醫才能找回本。
(二)現代教科書對于方劑的理解過于功能化、概念化,忽略了方劑的藥勢,大大制約了方劑使用的范圍,方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疑
(2.1)方劑的本在“勢”,方劑的功能只是“標”方劑的本質在于每一味藥物的勢能組合,一個方子的勢能由各個藥物的味道決定,具體請看《湯液本草》一書。對于古代中醫來說,這個基本常識,但是中醫科班出身學生99%是不清楚的,所有的科班學生包括我在內,一直都是按照方劑功能在背誦的。 這就培養出了為數眾多的八股中醫、概念化的中醫。概念化的學習結果直接導致幾乎所有中醫都在以功能在對應病人,沒有人考慮藥物的味道、厚薄等等細節問題,直接導致臨床療效不盡如人意。這個現象自從明清科舉制施行以來就是如此,不單單是民國、新中國時代是這樣。所以這也不能怪教科書。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真正的中醫是非常厲害的。
(2.2)日本小柴胡湯事件——典型的邪氣辯證的例子 在日本“棄醫存藥”的時代,流行方證對應,見到慢性肝炎出現了口苦、咽干、目眩,癥狀都合,于是長期使用小柴胡湯,所以在80年代出現了慢性肝炎病人服用小柴胡湯出現猛爆性肝炎的情況;其實我們從本氣辯證來看,慢性肝炎顯然不是少陽證,這是典型的陰證,陰證絕對不可以長期使用陽證的藥,短時間用陽藥接續表氣是可以的,但是長期用就會出現醫療事故。所以就出現了讓人詬病許久的“日本小柴胡湯事件”。
(2.3)概念化、模塊化的學習導致如今中醫普遍概念不清晰
(2.3.1)腎陰虛、肺陰虛、脾陰虛腎陰虛、肺陰虛、脾陰虛表達的是虛的層次,并不是平行概念。但是一般的中醫會認為這是平行的概念,在用藥上沒有區分開來。腎陰虛常開出脾陰虛的藥,脾陰虛開出腎陰虛的藥。當然,這也和五臟辯證的思維模式導致內在邏輯混亂有關系。(2.3.2)陽虛、陰虛、氣虛、血虛陽虛、陰虛、氣虛、血虛表達的仍然是虛的層次,同樣不是平行概念。但是現在一般的中醫喜歡見到人就說是陽虛,這里虛,那里也虛。很多時候,醫生想表達的可能只是氣虛,但是卻用陽虛來表達了。實際上,陽虛、陰虛指的是虛在下焦,而氣虛、血虛指的是虛在中焦。這個虛的層次是直接決定臨證用藥的層次的。中焦虛就用作用在中焦的藥,下焦虛就用作用在下焦的藥,這是非常有邏輯的。
(2.3.3)夜間出汗——盜汗——陰虛——六味地黃丸看到夜間出汗就開了六味地黃丸的思路,是典型的八股中醫的思路。
(2.3.4)常見辯證本身自相矛盾的問題
(2.3.4.1)有的醫生辯證為心火旺兼脾胃虛弱,但是在用藥上,這兩者的用藥思路是反的,心火旺應當以苦瀉之。脾胃虛弱應當以甘酸闔之。
(2.3.4.2)有的醫生把虛證的病人辯證為肝火旺、脾氣大,于是瀉肝火。但是對于中焦不足的人,如果用了瀉肝火的藥,只會讓它更虛,脾氣更大,這樣做,只會加重中氣受傷的程度。要注意的是,中醫一旦開的方子方向相反,副作用會比西醫大很多倍。
(2.3.4)脈證不合脈證不合是偽命題,實際上,臨證不存在脈證不合的情況。只不過是醫生辯證錯誤了。比如一些對于方證對應的初學者,對癥狀的理解與解讀會存在偏差。比方說有些人是受寒咳嗽,天涼了,仔細一問,氣溫變化的咳嗽多,室內室外在溫差情況出現咳嗽,這個就跟營衛有關系。如果只是覺得是冬天的時候咳嗽重,那么就斷為因寒邪引起的咳嗽,那么就會出現偏差。再比如,弦緊脈,可以出現在長期熬夜伏案工作的程序員身上,這個弦緊脈代表的是虛,而不是寒。
(2.3.5)無證可辨難道一個人的生命活動必須要等到雷鳴電閃的時候才能辯證嗎?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以邪氣為中心的辯證思維,希望癥狀越多越好,這樣才是“有證可辨”。
(三)教科書中60%的學習內容是西醫基礎,對于中醫經典的學習微乎其微
(3.1)起源——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迫害理由:永遠不變的利益。中國是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市場,中醫的“安全、有效、廉價”對西醫西藥市場具有很大的威脅,以洛克菲勒財團為首的怪蜀黍們打著“現代化、科學化、國際化”旗號,抹黑中國醫藥行業。洛克菲勒基金會以及國外藥業財團經濟資助一些國內專家,從精神、物質、理論攻擊中醫的不足,以此打擊國人對傳統中醫藥的信心,遏制中醫的發展。 西藥的利潤要明顯高于中藥,開西醫藥方,西醫拿的提成是中醫的幾倍。現在的中醫師,他們也要生存,看病開西藥,已經非常普遍。
(3.2)中醫院校大學教授、教科書編寫者自身水平有限許多大學教授本身就是八股中醫(以疾病為中心的辯證思路),臨證療效很一般,以這種水平來講解經典,教授學生,大多難以解答學生相對有深度的提問,學生學習起來沒有勁頭,容易對中醫缺乏信心。
二、中醫體制不利于中醫人發展
(一)中醫院不適合分科治療一個好的中醫就是一個全科醫院,但是現在的醫院為了賺錢,將中醫院嚴重分科化,里面的所謂的中醫醫生的看病思路也是嚴格按照西醫的治療思路在走的。加上三甲大中醫院體制是偽壟斷機制(只有大醫院有醫保),醫院的所有中醫醫生不需要考慮療效的問題,療效差就直接上西藥,再差也可以一路混到老。大多數大醫院的所謂的中醫是披著中醫狼皮的西醫,他們骨子里不相信中醫,但是偶爾會為了掩人耳目開一些中藥(以表明自己還是個某某中醫主任),偶爾會給病人把一下脈,但是它已經不相信中醫了。絕大多數的醫院是有開藥指標的,有的醫生會跟醫藥代表簽合同,所以你會看到部分大醫院的中醫,有的會喜歡一開開半年補藥(冬蟲夏草),喜歡開中成藥,喜歡開貴藥。
(二)尾大不掉的體制催生功利主義,有療效的中醫極易被主流醫學界邊緣化真正有療效的中醫不賺錢,會逐漸被邊緣化。一方面,大醫院不歡迎有療效的中醫,因為這樣的醫生會嚴重降低西醫儀器使用率,降低病人復診率。另一方面,中醫院的體制是論文至上,利益至上,關系至上,只有掌握了這三架馬車才能立足于中醫院。于是,真的好中醫會考慮自己出來開診所,以療效維持生計。真正的有療效的中醫非常容易被邊緣化。有療效的中醫自己去開診所是可以,但是很難維生計,除非療效特別好的,畢竟中藥無法納入醫保,病人一般不愿意來看。(三)中醫培養體制不科學 中醫學科班出身學生不僅要修內觀學分,更應當專門設立專業的修煉制度,以保證中醫的臨床實踐能力。中醫的諸多觀念不是在思維中辯的,它是落于實地的,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而現在的學生只有概念化的學習,接觸病人的時間太少。如今中醫學生實習期間接觸臨床實踐的醫院,也是采用西醫的思維模式,長此以往,中醫的那一套就忘光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三、現代國內中醫缺乏體察能力,思維固化程度高
(一)國外對中醫的接納程度相對較高
(1.1)國外中醫逐步開設內在訓練課程據我所知,美國、韓國的中醫學專業,已經開設了太極拳、打坐訓練。中醫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是相當高的,他們的學生都是擁有非常高層次的知識能力的,但是他們也能認識到,中醫的研究層次,只有內觀體察才能真正領會。這一點在古代名醫來說是基本操作,但是在國內,別說打坐課了,就連太極協會都快要瀕臨滅絕,幾乎所有中醫學子在天天刷直播上王者,在這樣的動蕩神態之下,怎么學的好?
(1.2)歐美人精神上的放松度和獨立度 具體指的是,歐美國家的民眾在所有的事情上,不論大事、小事,歐美年輕人可以有清晰的認知和判斷,他可以獨立自主的(思辨能力)做出決定并盡力實現它,所以歐美人的神氣普遍比國人通達,從而影響歐美人的形、經脈也會比國人通達。而國內大多數孩子的職業由家長決定,與孩子的興趣無關,這讓中國孩子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業中度過一生并以此觀念繼續影響著自己的后代。這就造成國人的經脈相對淤堵的氣機格局。
(二)國人思維模式的僵化程度高,認知思維單一化、絕對化、二元對立等
(2.1)中國教育理念的功利化我們目前的文化、教育,只是停留在世界的物質層面和社會的現實層面中,試圖訓練我們成為一個始終“有用”的人。但是,一年有四季更替,土地也需要休養生息,我們這些人呢,卻把自己當成機器,不停地在創造更多的、外在的價值。在傳統中醫、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關注點是人。它不要求你成為一個多么有用的人,而是啟發你成為一個自知的、快樂的、相對自主自由的人。這些需要你先花點時間了解自己。
(2.2)青少年思維僵化程度高,自學能力薄弱在中國,圍繞青少年的教育行業極端火熱。所有家長傾向于為孩子消費,而對自己的消費相對緊巴。從側面表現出,咱們國家的家長普遍思深意緊,神氣偏壓抑,遇事謹小慎微,自身思辨力弱。具體表現在,點對點思維:“缺鈣——補鈣——喝牛奶”、“孩子的前途——最好的大學——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小學”、“在電腦前坐久了出現駝背現象——坐姿不正確——背背佳”,這樣的單一思維模式,從而滋生眾多中醫黑與西醫黑之間的爭論罵戰等等對立面。本質是自身思辨能力不足,思維開闊度不足所致。國人喜歡內斗的特點也是其表現之一。
(2.3)絕大多數現代人沒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定義:知道自己的原點在哪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適合吃什么食物,適合從事什么職業,具備清晰的自我認知的人。在傳統中醫、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關注點是人。它不要求你成為一個多么有用的人,而是啟發你成為一個自知的、快樂的、相對自主自由的人。這些需要一個人先花點時間了解自己。
(三)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太忙,用腦過度現在很多的健康問題,要從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來考慮。我們現代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一直在大量消耗我們的精氣神,讓我們遠離平靜、飽滿的原點。內觀可以讓自己能夠歸零,回到原點。就像我們用了一天的電腦或者手機,要充電。有時候電腦一打開覺得不對,你需要什么?自動殺毒,或者碎片整理。我們的身體有這種自我復原的功能,你要用它。但是我們太忙了,身體無法休息,導致內心的情緒、壓力無法及時平息。還有過多過雜的思想一直在運轉,這樣想睡覺的時候睡不著,有些事情想忘掉或者想停止不再想,可它好像自動在下載。
(四)當下主流流行的知識體系——科學、西醫、營養學(觀念植入)
我們從出生到成人,不論是父母的教育還是學校的教育,還是媒體、報紙、網絡、教育信息有意無意的輸入,其實都是在給我們下載程序,當我們下載到一定時候,我們會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我們會認為這個事情就應該這么做,那件事情就是應該這樣發展,尤其是對于天生神氣很足,身體很好的,尤其是當他們這樣做時,事情會達到原先預計的結果,這個過程就會更加強化自我。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人生在世首先要建立這個自我,有了立錐之地之后,才有可能進一步認識這個世界。但是這個過程也會形成一個固化,它會讓我們沿著一個固定、既定的認知方式、思維模式來看待這個世界,那么我們就會在生活當中、思想當中、關系當中會形成陰陽的不平衡,不管是在食物、工作、溝通方式的選擇上,其實都是在強化這些不平衡。對于身體比較強盛的人來說,對于自己習慣性的認識要有所懷疑,這樣才有可能跳出自己已經編織好的一張網。 科學作為一門學科,是當下所有學生從小學習的基礎學科。高中期間學習的生物學、化學,也是以西醫為主的思路,這樣的思維模式被反復訓練,貫穿整個高中學習,根植人們內心。如果一個學生沒有一個善于存疑和思辨的習慣,那么學生容易掉入既有的認知體系不愿意出來,很容易牢牢抓著西醫的治療思路來使用中醫藥,這樣的療效不會好。如此惡性循環,自然會對中醫徹底喪失信心。
四、國人缺乏文化自信,衍生出文化歧視和文化傲慢
(一)掌權者對中醫的“種族歧視” 衛生部對中醫藥學的偏見和壓制,已經無法改變,三支力量的方針沒有得到執行。中醫被西化的傾向愈來愈嚴重,雖然建國以后國家成立了中醫藥管理局,但又是主張中醫西醫化的人在掌權,中醫想走按自身發展規律的道路無法實現。而中醫藥學的教育大權又放到了教育部,也是中醫教育走向西醫化的一個原因之一。 如果現今不去糾正中醫西醫化和中藥現代化的錯誤做法,不給中醫藥學獨立的行政管理權,那么,不出十年或再長些時間,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中醫這個名詞永遠存在著,中藥中的植物、動物、礦物也都存在著,只是會用這些藥物的中醫師沒有了。如果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再去糾正就為時太晚了,后人將會罵我們這代人是消滅民族文化和民族瑰寶的罪人。
(二)中醫藥不是只有迎合西醫才能發展,但是現實在理論上,中醫是站在“神”與“氣”的層次認識人體,西醫是站在物質層次認識人體。所以兩者在認識視角上存在偏差,中醫是無法采用西醫的認識模式來進行標準化的。這也是為什么中醫藥在美國無法通過FDA的原因之一。但是這也是西醫文化傲慢的體現之一。舉例說明: ①石膏:石膏煮水之后,現代科技沒有發現任何能夠退燒的所謂“有效成分”,但是石膏煮水的確可以退燒。 ②薰衣草:薰衣草對于燒傷、燙傷的作用顯著,現代科技沒有發現任何能夠有利于燒傷、燙傷的所謂“有效成分”。 ③白芷:白芷具備美容的效果,在古代,白芷是后宮粉黛們愛不釋手的美容寶貝。但是研究認為,白芷具備會導致皮膚變黑的“有效成分”。 ⑤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規模是現代科學無法想象的。但是它確實是事實。然而,所有現代科研工作者還是停留在“有效成分”的研究上不能自拔,這實際上是在大大浪費國家資產的行為。綜上所述,科學不能解釋科學之外的東西時,為什么我們不能存疑呢?如果中醫無法通過西醫的方式標準化,那么為何不采用中醫自己的模式標準化并立法呢?說白了,現實很殘酷,利益是一方面。自身能力素質不足也是一方面。在獨立中醫門診納入醫保問題上,中醫畢竟還是邊緣醫學,沒有任何話語權。
(三)國人對于中醫的文化歧視和文化傲慢
多樣性在動物界存在,人類文化自然也不例外。不僅各民族、各地區或國家的文化呈現出多樣性,而且一個民族、地區或國家內部也呈現出文化的差異性。由于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居住的環境不同,需要面對不同的氣候、地形和水源條件,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人口規模、生產活動和社會組織會存在差異,并且影響到了當地人的人生態度、習俗、藝術等方面,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就世界范圍而言,有中國儒家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東阿拉伯文化等。 在歷史上,人們對異文化的態度有著不同的表現,既有虛心學習不同文化、與異國平等交往的例子,如唐代玄奘西天取經;也有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的情況,如西方殖民者對非洲文明、亞洲文明的懷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炸毀舉世聞名的巴米揚大佛;還有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現象,比如我們國家的新文化運動時期,激進民主主義者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每一種文化必然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獨特性和個性,文化差異通常有兩種形式: 第一,事實上,自然方面客觀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必須得到尊重,因為它意味著每一種文化的基本權利、個性和多樣性; 第二,文化被賦予“人為的”價值學上的差別,即把文化分為高低優劣先進落后之別。人類應當努力減少和消除這種差異,它隱含著文化歧視和文化傲慢,因而蘊涵著文化沖突和對抗的危險。要消除這種差異的根本途徑是文化對話和文化和解。案例:當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針灸大夫(叫“無為”),在中國學中醫多年,在美國開診所,在B站發表自己對中醫的觀點時。
向左轉|向右轉
向左轉|向右轉
向左轉|向右轉
向左轉|向右轉
如圖,一些答主直接用上了“鼓吹”、“洋狗”、“崇洋媚外”、“舔狗”的字眼,像極了WG左傾右傾時期紅衛兵的嘴臉,也許正是WG的緣故,國人似乎骨子里喜歡內斗。針灸和按摩斗,民間中醫和科班出身中醫吵,中醫和西醫辯論。實際上,這些爭論背后,有很深的文化歧視和文化傲慢。也許,這在知乎才是政治正確。
綜合上述四大原因,我們中醫科班出身的學子,不是選擇①改行(當年同學60%改行,改行學西醫),就是②考研讀博入三甲(30%),③成為再也不相信中醫的人,甚至成為中醫黑(10%)。
解決方案:不存在,自己又無權無勢無錢,只能在知乎這里瞎逼逼,畢竟知乎還是中醫黑的天下,我們這些中醫個體力量這么微弱是沒有辦法的,只能眼睜睜得看著中醫被美國財團和國人聯手迫害致死,無解。
我是一個熱愛中醫的人,而且崇尚這些自然療法,所以我覺得中醫會更加好一點。特別是對于人體自然規律來講,中醫更符合人體的一個自然規律。對于身體的調理來講,中醫也是最棒的,而且不傷害身體,不對抗身體,幫助身體真正的好病。
西醫在某些時候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西醫的方式是分門別類的針對于每一個科室,當人體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總是要做很多的檢查,從而幫助排出身體的疾病癥狀。但很多時候,西醫并不能夠針對于身體的病癥作出徹底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所以很多人采用西醫治療身體的慢性疾病之后,身體會依然存在疾病癥狀,而且得到了拖延沒有康復。
中醫從小病到大病都能夠幫助身體,排除異己,使身體恢復健康。
記得有一次學校里的學生感冒,有兩位家長采用中西醫做出了不同的結果。周一的家長幫助孩子簡單地拿了中藥調理,兩三天之后孩子活蹦亂跳就沒事了。西醫的家長覺得西醫快給孩子輸水打退燒針,等等各種方式折騰了一周,孩子還在家里生病難受。但是中醫的朋友就告訴他說中醫能夠幫助身體治療,可是西醫朋友的媽媽她不相信。因為他覺得醫院檢查得非常的清楚,能夠幫身體治療,并且他覺得中醫慢西醫快。可是結果在這里,但是呢西醫媽媽不相信,真的也沒有辦法。
對于自己身體的調理,也相信每個人也都接觸過中西醫,只要自己覺得身體舒服了,康復了那就行。
原文轉載自知乎中醫 飛翔的荷蘭者
這個課題足以支撐一篇論文,下面談談我作為臨床十年的醫生的看法。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永遠記住一點,能夠毀掉中醫的人只有中醫自己。然而,如今中醫思維已經距離中醫的源頭非常遙遠,中醫的靈魂已經丟沒了。
一、現代中醫理與法的丟失直接導致中醫療效平庸(嚴重背離本源、背離中醫四部經典的宗旨)
(一)《中醫診斷學》存在嚴重的辯證誤區(五臟辯證體系是辯證論治的流散化、概念化的集中表現)五臟辯證體系起源于明清時代,自從發明了五臟辯證體系,中醫的理和法已逐步被中醫淡忘了,只有極少數的中醫還能夠抓住本氣,比如吳鞠通、葉天士、蒲輔舟、孔伯華等等。除此之外其他醫生,所有的病都只看病癥,五臟辯證體系的本質就是采用以疾病為中心的視角在辯證。這個思路是嚴重錯誤的!這樣的思路和西醫的治療思路是沒有區別的,看上去我們是在用中藥,其實是用以西醫的思路在指導用藥。但是諷刺的是,現在的教科書教的就是這種辯證體系,執業醫師考試要考的也是這種邪氣辯證體系。 于是,現在市面上主流的中醫都是采用這種思路在辯證。那么療效當然很難好了,所以大家會覺得中醫療效很慢,其實這個不是慢,而是由辯證體系的錯誤導致的。 真正的中醫的理和法是以本氣為中心的辯證!《溫病條辨》、《傷寒論》是嚴格牢牢地抓著本氣在走的經典書目。這才是古典中醫(《黃帝內經》的思路、中醫的源頭)的辯證本質。 只有牢牢抓住經典的學習,我們現代的中醫才能找回本。
(二)現代教科書對于方劑的理解過于功能化、概念化,忽略了方劑的藥勢,大大制約了方劑使用的范圍,方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疑
(2.1)方劑的本在“勢”,方劑的功能只是“標”方劑的本質在于每一味藥物的勢能組合,一個方子的勢能由各個藥物的味道決定,具體請看《湯液本草》一書。對于古代中醫來說,這個基本常識,但是中醫科班出身學生99%是不清楚的,所有的科班學生包括我在內,一直都是按照方劑功能在背誦的。 這就培養出了為數眾多的八股中醫、概念化的中醫。概念化的學習結果直接導致幾乎所有中醫都在以功能在對應病人,沒有人考慮藥物的味道、厚薄等等細節問題,直接導致臨床療效不盡如人意。這個現象自從明清科舉制施行以來就是如此,不單單是民國、新中國時代是這樣。所以這也不能怪教科書。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真正的中醫是非常厲害的。
(2.2)日本小柴胡湯事件——典型的邪氣辯證的例子 在日本“棄醫存藥”的時代,流行方證對應,見到慢性肝炎出現了口苦、咽干、目眩,癥狀都合,于是長期使用小柴胡湯,所以在80年代出現了慢性肝炎病人服用小柴胡湯出現猛爆性肝炎的情況;其實我們從本氣辯證來看,慢性肝炎顯然不是少陽證,這是典型的陰證,陰證絕對不可以長期使用陽證的藥,短時間用陽藥接續表氣是可以的,但是長期用就會出現醫療事故。所以就出現了讓人詬病許久的“日本小柴胡湯事件”。
(2.3)概念化、模塊化的學習導致如今中醫普遍概念不清晰
(2.3.1)腎陰虛、肺陰虛、脾陰虛腎陰虛、肺陰虛、脾陰虛表達的是虛的層次,并不是平行概念。但是一般的中醫會認為這是平行的概念,在用藥上沒有區分開來。腎陰虛常開出脾陰虛的藥,脾陰虛開出腎陰虛的藥。當然,這也和五臟辯證的思維模式導致內在邏輯混亂有關系。(2.3.2)陽虛、陰虛、氣虛、血虛陽虛、陰虛、氣虛、血虛表達的仍然是虛的層次,同樣不是平行概念。但是現在一般的中醫喜歡見到人就說是陽虛,這里虛,那里也虛。很多時候,醫生想表達的可能只是氣虛,但是卻用陽虛來表達了。實際上,陽虛、陰虛指的是虛在下焦,而氣虛、血虛指的是虛在中焦。這個虛的層次是直接決定臨證用藥的層次的。中焦虛就用作用在中焦的藥,下焦虛就用作用在下焦的藥,這是非常有邏輯的。
(2.3.3)夜間出汗——盜汗——陰虛——六味地黃丸看到夜間出汗就開了六味地黃丸的思路,是典型的八股中醫的思路。
(2.3.4)常見辯證本身自相矛盾的問題
(2.3.4.1)有的醫生辯證為心火旺兼脾胃虛弱,但是在用藥上,這兩者的用藥思路是反的,心火旺應當以苦瀉之。脾胃虛弱應當以甘酸闔之。
(2.3.4.2)有的醫生把虛證的病人辯證為肝火旺、脾氣大,于是瀉肝火。但是對于中焦不足的人,如果用了瀉肝火的藥,只會讓它更虛,脾氣更大,這樣做,只會加重中氣受傷的程度。要注意的是,中醫一旦開的方子方向相反,副作用會比西醫大很多倍。
(2.3.4)脈證不合脈證不合是偽命題,實際上,臨證不存在脈證不合的情況。只不過是醫生辯證錯誤了。比如一些對于方證對應的初學者,對癥狀的理解與解讀會存在偏差。比方說有些人是受寒咳嗽,天涼了,仔細一問,氣溫變化的咳嗽多,室內室外在溫差情況出現咳嗽,這個就跟營衛有關系。如果只是覺得是冬天的時候咳嗽重,那么就斷為因寒邪引起的咳嗽,那么就會出現偏差。再比如,弦緊脈,可以出現在長期熬夜伏案工作的程序員身上,這個弦緊脈代表的是虛,而不是寒。
(2.3.5)無證可辨難道一個人的生命活動必須要等到雷鳴電閃的時候才能辯證嗎?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以邪氣為中心的辯證思維,希望癥狀越多越好,這樣才是“有證可辨”。
(三)教科書中60%的學習內容是西醫基礎,對于中醫經典的學習微乎其微
(3.1)起源——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迫害理由:永遠不變的利益。中國是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市場,中醫的“安全、有效、廉價”對西醫西藥市場具有很大的威脅,以洛克菲勒財團為首的怪蜀黍們打著“現代化、科學化、國際化”旗號,抹黑中國醫藥行業。洛克菲勒基金會以及國外藥業財團經濟資助一些國內專家,從精神、物質、理論攻擊中醫的不足,以此打擊國人對傳統中醫藥的信心,遏制中醫的發展。 西藥的利潤要明顯高于中藥,開西醫藥方,西醫拿的提成是中醫的幾倍。現在的中醫師,他們也要生存,看病開西藥,已經非常普遍。
(3.2)中醫院校大學教授、教科書編寫者自身水平有限許多大學教授本身就是八股中醫(以疾病為中心的辯證思路),臨證療效很一般,以這種水平來講解經典,教授學生,大多難以解答學生相對有深度的提問,學生學習起來沒有勁頭,容易對中醫缺乏信心。
二、中醫體制不利于中醫人發展
(一)中醫院不適合分科治療一個好的中醫就是一個全科醫院,但是現在的醫院為了賺錢,將中醫院嚴重分科化,里面的所謂的中醫醫生的看病思路也是嚴格按照西醫的治療思路在走的。加上三甲大中醫院體制是偽壟斷機制(只有大醫院有醫保),醫院的所有中醫醫生不需要考慮療效的問題,療效差就直接上西藥,再差也可以一路混到老。大多數大醫院的所謂的中醫是披著中醫狼皮的西醫,他們骨子里不相信中醫,但是偶爾會為了掩人耳目開一些中藥(以表明自己還是個某某中醫主任),偶爾會給病人把一下脈,但是它已經不相信中醫了。絕大多數的醫院是有開藥指標的,有的醫生會跟醫藥代表簽合同,所以你會看到部分大醫院的中醫,有的會喜歡一開開半年補藥(冬蟲夏草),喜歡開中成藥,喜歡開貴藥。
(二)尾大不掉的體制催生功利主義,有療效的中醫極易被主流醫學界邊緣化真正有療效的中醫不賺錢,會逐漸被邊緣化。一方面,大醫院不歡迎有療效的中醫,因為這樣的醫生會嚴重降低西醫儀器使用率,降低病人復診率。另一方面,中醫院的體制是論文至上,利益至上,關系至上,只有掌握了這三架馬車才能立足于中醫院。于是,真的好中醫會考慮自己出來開診所,以療效維持生計。真正的有療效的中醫非常容易被邊緣化。有療效的中醫自己去開診所是可以,但是很難維生計,除非療效特別好的,畢竟中藥無法納入醫保,病人一般不愿意來看。(三)中醫培養體制不科學 中醫學科班出身學生不僅要修內觀學分,更應當專門設立專業的修煉制度,以保證中醫的臨床實踐能力。中醫的諸多觀念不是在思維中辯的,它是落于實地的,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而現在的學生只有概念化的學習,接觸病人的時間太少。如今中醫學生實習期間接觸臨床實踐的醫院,也是采用西醫的思維模式,長此以往,中醫的那一套就忘光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三、現代國內中醫缺乏體察能力,思維固化程度高
(一)國外對中醫的接納程度相對較高
(1.1)國外中醫逐步開設內在訓練課程據我所知,美國、韓國的中醫學專業,已經開設了太極拳、打坐訓練。中醫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是相當高的,他們的學生都是擁有非常高層次的知識能力的,但是他們也能認識到,中醫的研究層次,只有內觀體察才能真正領會。這一點在古代名醫來說是基本操作,但是在國內,別說打坐課了,就連太極協會都快要瀕臨滅絕,幾乎所有中醫學子在天天刷直播上王者,在這樣的動蕩神態之下,怎么學的好?
(1.2)歐美人精神上的放松度和獨立度 具體指的是,歐美國家的民眾在所有的事情上,不論大事、小事,歐美年輕人可以有清晰的認知和判斷,他可以獨立自主的(思辨能力)做出決定并盡力實現它,所以歐美人的神氣普遍比國人通達,從而影響歐美人的形、經脈也會比國人通達。而國內大多數孩子的職業由家長決定,與孩子的興趣無關,這讓中國孩子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業中度過一生并以此觀念繼續影響著自己的后代。這就造成國人的經脈相對淤堵的氣機格局。
(二)國人思維模式的僵化程度高,認知思維單一化、絕對化、二元對立等
(2.1)中國教育理念的功利化我們目前的文化、教育,只是停留在世界的物質層面和社會的現實層面中,試圖訓練我們成為一個始終“有用”的人。但是,一年有四季更替,土地也需要休養生息,我們這些人呢,卻把自己當成機器,不停地在創造更多的、外在的價值。在傳統中醫、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關注點是人。它不要求你成為一個多么有用的人,而是啟發你成為一個自知的、快樂的、相對自主自由的人。這些需要你先花點時間了解自己。
(2.2)青少年思維僵化程度高,自學能力薄弱在中國,圍繞青少年的教育行業極端火熱。所有家長傾向于為孩子消費,而對自己的消費相對緊巴。從側面表現出,咱們國家的家長普遍思深意緊,神氣偏壓抑,遇事謹小慎微,自身思辨力弱。具體表現在,點對點思維:“缺鈣——補鈣——喝牛奶”、“孩子的前途——最好的大學——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小學”、“在電腦前坐久了出現駝背現象——坐姿不正確——背背佳”,這樣的單一思維模式,從而滋生眾多中醫黑與西醫黑之間的爭論罵戰等等對立面。本質是自身思辨能力不足,思維開闊度不足所致。國人喜歡內斗的特點也是其表現之一。
(2.3)絕大多數現代人沒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定義:知道自己的原點在哪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適合吃什么食物,適合從事什么職業,具備清晰的自我認知的人。在傳統中醫、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關注點是人。它不要求你成為一個多么有用的人,而是啟發你成為一個自知的、快樂的、相對自主自由的人。這些需要一個人先花點時間了解自己。
(三)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太忙,用腦過度現在很多的健康問題,要從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來考慮。我們現代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一直在大量消耗我們的精氣神,讓我們遠離平靜、飽滿的原點。內觀可以讓自己能夠歸零,回到原點。就像我們用了一天的電腦或者手機,要充電。有時候電腦一打開覺得不對,你需要什么?自動殺毒,或者碎片整理。我們的身體有這種自我復原的功能,你要用它。但是我們太忙了,身體無法休息,導致內心的情緒、壓力無法及時平息。還有過多過雜的思想一直在運轉,這樣想睡覺的時候睡不著,有些事情想忘掉或者想停止不再想,可它好像自動在下載。
(四)當下主流流行的知識體系——科學、西醫、營養學(觀念植入)
我們從出生到成人,不論是父母的教育還是學校的教育,還是媒體、報紙、網絡、教育信息有意無意的輸入,其實都是在給我們下載程序,當我們下載到一定時候,我們會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我們會認為這個事情就應該這么做,那件事情就是應該這樣發展,尤其是對于天生神氣很足,身體很好的,尤其是當他們這樣做時,事情會達到原先預計的結果,這個過程就會更加強化自我。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人生在世首先要建立這個自我,有了立錐之地之后,才有可能進一步認識這個世界。但是這個過程也會形成一個固化,它會讓我們沿著一個固定、既定的認知方式、思維模式來看待這個世界,那么我們就會在生活當中、思想當中、關系當中會形成陰陽的不平衡,不管是在食物、工作、溝通方式的選擇上,其實都是在強化這些不平衡。對于身體比較強盛的人來說,對于自己習慣性的認識要有所懷疑,這樣才有可能跳出自己已經編織好的一張網。 科學作為一門學科,是當下所有學生從小學習的基礎學科。高中期間學習的生物學、化學,也是以西醫為主的思路,這樣的思維模式被反復訓練,貫穿整個高中學習,根植人們內心。如果一個學生沒有一個善于存疑和思辨的習慣,那么學生容易掉入既有的認知體系不愿意出來,很容易牢牢抓著西醫的治療思路來使用中醫藥,這樣的療效不會好。如此惡性循環,自然會對中醫徹底喪失信心。
四、國人缺乏文化自信,衍生出文化歧視和文化傲慢
(一)掌權者對中醫的“種族歧視” 衛生部對中醫藥學的偏見和壓制,已經無法改變,三支力量的方針沒有得到執行。中醫被西化的傾向愈來愈嚴重,雖然建國以后國家成立了中醫藥管理局,但又是主張中醫西醫化的人在掌權,中醫想走按自身發展規律的道路無法實現。而中醫藥學的教育大權又放到了教育部,也是中醫教育走向西醫化的一個原因之一。 如果現今不去糾正中醫西醫化和中藥現代化的錯誤做法,不給中醫藥學獨立的行政管理權,那么,不出十年或再長些時間,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中醫這個名詞永遠存在著,中藥中的植物、動物、礦物也都存在著,只是會用這些藥物的中醫師沒有了。如果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再去糾正就為時太晚了,后人將會罵我們這代人是消滅民族文化和民族瑰寶的罪人。
(二)中醫藥不是只有迎合西醫才能發展,但是現實在理論上,中醫是站在“神”與“氣”的層次認識人體,西醫是站在物質層次認識人體。所以兩者在認識視角上存在偏差,中醫是無法采用西醫的認識模式來進行標準化的。這也是為什么中醫藥在美國無法通過FDA的原因之一。但是這也是西醫文化傲慢的體現之一。舉例說明: ①石膏:石膏煮水之后,現代科技沒有發現任何能夠退燒的所謂“有效成分”,但是石膏煮水的確可以退燒。 ②薰衣草:薰衣草對于燒傷、燙傷的作用顯著,現代科技沒有發現任何能夠有利于燒傷、燙傷的所謂“有效成分”。 ③白芷:白芷具備美容的效果,在古代,白芷是后宮粉黛們愛不釋手的美容寶貝。但是研究認為,白芷具備會導致皮膚變黑的“有效成分”。 ⑤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規模是現代科學無法想象的。但是它確實是事實。然而,所有現代科研工作者還是停留在“有效成分”的研究上不能自拔,這實際上是在大大浪費國家資產的行為。綜上所述,科學不能解釋科學之外的東西時,為什么我們不能存疑呢?如果中醫無法通過西醫的方式標準化,那么為何不采用中醫自己的模式標準化并立法呢?說白了,現實很殘酷,利益是一方面。自身能力素質不足也是一方面。在獨立中醫門診納入醫保問題上,中醫畢竟還是邊緣醫學,沒有任何話語權。
(三)國人對于中醫的文化歧視和文化傲慢
多樣性在動物界存在,人類文化自然也不例外。不僅各民族、各地區或國家的文化呈現出多樣性,而且一個民族、地區或國家內部也呈現出文化的差異性。由于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居住的環境不同,需要面對不同的氣候、地形和水源條件,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人口規模、生產活動和社會組織會存在差異,并且影響到了當地人的人生態度、習俗、藝術等方面,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就世界范圍而言,有中國儒家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東阿拉伯文化等。 在歷史上,人們對異文化的態度有著不同的表現,既有虛心學習不同文化、與異國平等交往的例子,如唐代玄奘西天取經;也有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的情況,如西方殖民者對非洲文明、亞洲文明的懷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炸毀舉世聞名的巴米揚大佛;還有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現象,比如我們國家的新文化運動時期,激進民主主義者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每一種文化必然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獨特性和個性,文化差異通常有兩種形式: 第一,事實上,自然方面客觀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必須得到尊重,因為它意味著每一種文化的基本權利、個性和多樣性; 第二,文化被賦予“人為的”價值學上的差別,即把文化分為高低優劣先進落后之別。人類應當努力減少和消除這種差異,它隱含著文化歧視和文化傲慢,因而蘊涵著文化沖突和對抗的危險。要消除這種差異的根本途徑是文化對話和文化和解。案例:當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針灸大夫(叫“無為”),在中國學中醫多年,在美國開診所,在B站發表自己對中醫的觀點時。
如圖,一些答主直接用上了“鼓吹”、“洋狗”、“崇洋媚外”、“舔狗”的字眼,像極了WG左傾右傾時期紅衛兵的嘴臉,也許正是WG的緣故,國人似乎骨子里喜歡內斗。針灸和按摩斗,民間中醫和科班出身中醫吵,中醫和西醫辯論。實際上,這些爭論背后,有很深的文化歧視和文化傲慢。也許,這在知乎才是政治正確。
綜合上述四大原因,我們中醫科班出身的學子,不是選擇①改行(當年同學60%改行,改行學西醫),就是②考研讀博入三甲(30%),③成為再也不相信中醫的人,甚至成為中醫黑(10%)。
解決方案:不存在,自己又無權無勢無錢,只能在知乎這里瞎逼逼,畢竟知乎還是中醫黑的天下,我們這些中醫個體力量這么微弱是沒有辦法的,只能眼睜睜得看著中醫被美國財團和國人聯手迫害致死,無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