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案底都會影響后代嗎
案底是否都會影響后代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1、對于受過刑事處罰的,留有案底的犯罪分子,是會對后代造成一些影響的,一般會對子女當兵、入黨、考取公務員等的政審方面會有影響。案底是指某人過去犯法或犯罪行為的記錄,在入伍、就業的時候,應當如實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曾受過刑事處罰,不得隱瞞;
2、父母有一般行政違法記錄案底,則對子女影響不大。
留案底的流程是:
1、刑事拘留:這個是第一步,公安把人抓到后,會進行刑事拘留,把人關押到看守所。然后會進行最長一個月的偵查和審訊;
2、申請逮捕:在看守所30天后,辦案單位必須把犯罪嫌疑人的資料遞交給檢察院,請求檢察院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如果不遞交的話,辦案單位有權釋放沒有犯罪嫌疑或者證據不足的嫌疑人;
3、批捕:檢察院收到辦案單位遞交的資料后,有7天的時間對資料進行審查,證據充足的就批捕,證據不足的就釋放;
4、返回補充偵查:37天內決定是否批捕犯罪嫌疑人,批捕后,資料會返回到辦案單位,可以進行2個月內的補充偵查。這個時間可以繼續延長;
5、移交檢察院:辦案單位補充偵查完畢后,犯罪嫌疑人的所有資料將移交檢察院。
綜上所述,案底對后代會有一定的影響的。對于下一代的日常生活的影響并不是很明顯。影響比較大的是在就業時的影響,本人因違法犯罪受到過處罰的,因此留有案底的,會影響到本人、配偶、直系父母和直系子女(養父母、養子女也包含在內)參軍、公務員考試、銀行、事業單位、教師、國企等工作崗位的政審,政審是不合格的,無法被錄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六條
【未成年犯罪人犯罪記錄的封存與查詢】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父母有犯罪記錄對子女有什么影響
如果父母有刑事違法記錄案底,會對子女有一定影響:父母有一般行政違法記錄案底,對子女影響不大。刑事犯罪留下的案底,對子女有一定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征兵、銀行、軍校、警校等的招聘都有相應規定。比如:子女高考后報考軍事院校,警察院校等,無法通過政審;子女找工作時,如果報考公務員,或者G家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公檢法單位等,也無法通過Z審。還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相應職位的招聘和學校的報考。如果只是平時的升學、生活是不會受到影響的。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在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方面,《規定》第10條作出了專門規定:對于個人查詢,申請人有犯罪記錄,但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受理單位應當出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對于單位查詢,被查詢對象有犯罪記錄,但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受理單位應當出具《查詢告知函》,并載明查詢對象無犯罪記錄。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之所以會這么規定,是因為未成年人犯罪,往往跟他們心智發育還不成熟、辨認和控制能力還不健全有關。法律還是希望盡最大努力,促使未成年罪犯悔過自新、重回人生正軌,尤其是輕罪未成年人。犯罪記錄也就是前科制度的設立初衷是為了時刻提醒當事人切勿再犯罪,讓其認識到犯罪的成本代價。這一項制度在重罪較多的時代防止了許多前科人員的再犯罪,在維護社會秩序穩定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效果,總的來講,利大于弊。但現在大家對“案底是否應該影響子女”的觀點開始有了一些變化。一部分人認為對后代有影響才會更能起到威懾的作用。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父母犯罪,影響子女前途甚至產生歧視效應,違背了罪責自負的原則,弊大于利。社會在進步,法律也在不斷進步,法治的細節需要不斷完善,這種進步和完善是通過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和每一個民眾來共同實現的。
爺爺犯罪對孫子有影響嗎
一、爺爺犯罪對孫子有影響嗎
1、爺爺犯罪對孫子有沒有影響,需視情況而定:
(1)刑事犯罪留下的案底,可能會影響到子女及其后代的參加公務員考試、征兵、銀行、國企、事業單位、軍校和警校等的政審;
(2)如果不是入黨和報考公務員的話對生活工作沒有什么影響的。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七條
公安機關應當向被處罰人宣告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并當場交付被處罰人;無法當場向被處罰人宣告的,應當在二日內送達被處罰人。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應當及時通知被處罰人的家屬。
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機關應當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第九十八條
公安機關作出吊銷許可證以及處二千元以上罰款的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要求舉行聽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要求聽證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依法舉行聽證。
二、構成犯罪的條件有哪些
構成犯罪的條件如下:
1、客體要件,法律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2、客觀要件,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
3、主體要件,實施犯罪行為的人;
4、主觀要件,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
相關推薦:
有刑事案底對后代(家里有刑事案件的孫輩有影響嗎)
損害賠償訴訟(人身損害賠償訴訟時效為多長)
刑事異地羈押手續(異地羈押手續是什么)
刑事滋事罪的訊問(尋釁滋事罪檢察院批捕后會怎樣)
打架刑事拘留和解(刑事拘留雙方和解了就能放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