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給聾啞人指派的律師收取費用嗎?
法院給聾啞人指派的律師收取費用嗎?給聾啞人指派的律師不用收律師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1、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2、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3、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2023聾啞人犯罪量刑規定有哪些
聾啞人犯罪量刑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關于聾啞人犯罪量刑規定有哪些的問題,下面我為您詳細解答。一、聾啞人犯罪量刑規定有哪些 1、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2、法律依據:《刑法》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二、聾啞人犯罪怎樣處罰 1、由于刑法規定對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可以而不是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因此在審判中應當全面分析犯罪性質、情節和危害程度,重點分析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身份對實施犯罪行為的具體影響,并不必然從寬處罰。 2、對于犯罪行為與其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身份有直接聯系的,如過失犯罪、被告人因目盲喪失勞動能力從而實施的盜竊、詐騙、侵占等財產性犯罪、在生活中受到歧視等刺激時因沖動發生傷害的案件,考慮到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被告人特別的生理、心理狀況,可依法比照正常人犯罪酌予從寬處罰。 3、但是在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實施的與盲人身份無直接關系的犯罪中,特別是在共同犯罪或者有組織犯罪中,這類被告人甚至可能成為犯罪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在此情況下,被告人雖具有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身份,但不能作為對其從寬處罰的理由。 4、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這主要是考慮到盲、聾、啞人的認知和表達能力均低于常人,不指定辯護人則難以充分保護其合法權益。同時考慮到實踐中被告人未委托辯護人情形的復雜性,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做出了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靈活性規定。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到聾啞人的犯罪立案標準和正常人一樣,只是考慮到,因為聾啞人生理上的缺陷,致使他們的辨別能力、表達能力等都與正常人有所差異,因此對聾啞人的犯罪行為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聾啞人犯罪一定要有律師辯護才行嗎?
我國法律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這主要是考慮到盲、聾、啞人的認知和表達能力均低于常人。
網友咨詢:
聾啞人犯罪一定要有律師辯護才行嗎?
河北維則律師事務所李海燕律師解答: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2、這主要是考慮到盲、聾、啞人的認知和表達能力均低于常人,不指定辯護人則難以充分保護其合法權益。同時考慮到實踐中被告人未委托辯護人情形的復雜性。
河北維則律師事務所李海燕律師解析:
法律援助條件如下:
一是經濟困難,即是低保戶、貧困戶及經常居住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證明其家庭生活確實困難的公民。
二是請求事項屬于法律援助范圍。
民事案件包括下事項:(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七)農民工請求工傷賠償的;(八)請求維護因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產生的民事權益的;(九)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請求人身損害賠償的;(十)請求維護因家庭暴力導致家庭婚姻糾紛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十一)與公民基本生存條件密切相關且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確需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
刑事訴訟中包括以下情形:(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并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
李海燕律師簡介
任丘李海燕律師,現為河北維則律師事務所合伙人,2006年從事律師工作,執業期間承辦過大量刑事,合同,勞動工傷 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等各類件,擔任多家企業法律顧問,辦案認真,細致得到了當事人的廣泛好評
盲人犯罪負刑事責任嗎?
《刑法》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必須是盲人或又聾又啞的人犯罪,才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聾啞人犯罪都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只有既聾又啞的人才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刑法》第十九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目前,對于如何理解刑法第十九條的“盲人”尚無司法解釋可資依憑,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盲人的解釋為“失去視力的人”。但視力作為人的重要生理機能,同人的身高、體重一樣有著不同的評價數值。故醫學上或者刑法上對“盲人”的認定都有一個不同于生活意義上的認定標準。
刑法之所以規定對盲人犯罪、聾啞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主要是考慮視覺等重要功能的喪失會導致人的認知、交流等能力下降,不能正常融入社會生活,其辨認自身行為性質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也弱于常人,故追究其刑事責任時可以從寬處罰。
由于刑法規定對盲人犯罪是“可以”而不是“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因此在審判中應當全面分析犯罪性質、情節和危害程度,重點分析“盲人”身份對實施犯罪行為的具體影響,并不必然從寬處罰。對于犯罪行為與其“盲人”身份有直接聯系的,如過失犯罪、被告人因目盲喪失勞動能力從而實施的盜竊、詐騙、侵占等財產性犯罪、在生活中受到歧視等因沖動發生傷害的案件,考慮到盲人被告人特別的生理、心理狀況,可依法比照正常人犯罪酌予從寬處罰。
但是在盲人實施的與“盲人”身份無直接關系的犯罪中,特別是在共同犯罪或者有組織犯罪中,這類被告人甚至可能成為犯罪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在此情況下,被告人雖具有“盲人”身份,但不能作為對其從寬處罰的理由。
綜上所述,刑事訴訟法盲人犯罪可以免除刑罰嗎的答案是否定的。盲人犯罪一樣的,會受到處罰,但是,我國規定盲人犯罪可以適當的減輕處罰。這是我國對于盲人處于弱勢地位的人性化同情,當然,盲人犯罪減輕處罰這一規定并不是絕對性的。在一些情況下,如果盲人實施的犯罪與視力問題無關,也會平等對待。
相關推薦:
不負刑事責任是指(不負刑事責任就是不構成犯罪嗎)
刑事訴訟法盲聾啞(聾啞人犯罪會被判刑嗎如何處罰)
刑事拘留是怎么亊(刑事拘留怎么理解)
刑事拘留期限最長(拘留期限最長是多少天)
刑事追訴時效截止(刑事案件立案后追訴期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