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審推翻一審對一審法官有影響嗎
二審推翻一審對一審法官會有一些影響,比如說年終績效考核會受到一些影響。
如果一審法官完全按照“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裁判思維做出判決,并無任何主觀過錯,只是由于某些客觀因素作出了錯誤判決。比如一審時證據不足,到了二審時出現了新的證據,二審法院依照新的證據依法改判。這種情況下一審法官不具有任何過錯,是不會被追責的。
如果一審法官主觀上并沒有任何過錯,也沒有意志以外的原因影響他做出錯誤判決,只是因為自身業務水平不夠,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上做出了錯誤判斷,因而作出了錯誤判決。這種情況下,二審法院依法改判后,一審法官雖然不會被明里追責,但會影響他年終的績效考核。
如果一審法官有所偏私,故意昧著良心作出錯誤判決,比如存在沒有依法回避、違反紀律、枉法裁判等違法事由。二審法院予以糾正后,有關單位當然會對其追責,輕則由法院內部進行處分、重則由紀委介入調查、甚至檢察院依法追究其枉法裁判罪的刑事責任。
當然,有時候一審判決出現錯誤也在所難免,如果非要要求一審法院絕不能錯,那作為糾錯程序的二審法院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二、不被追責的幾種情況
《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第二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審判人員不承擔責任:
1、因對法律、法規理解和認識上的偏差而導致裁判錯誤的;
2、因對案件事實和證據認識上的偏差而導致裁判錯誤的;
3、因出現新的證據而改變裁判的;
4、因國家法律的修訂或者政策調整而改變裁判的;
5、其他不應當承擔責任的情形。
一審的判決結果被二審推翻是不奇怪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只要一審法官沒有徇私枉法或者違反審判程序,就不會有很大的影響,最多只會影響到法官的年終績效考核。不會被追究責任。
一、服刑誤判要賠償多少錢?
因為問題是誤判,也就是法院作出了錯誤的判決,賠償義務機關是一審法院。所以,要向一審法院提出國家賠償申請。然后,按照申請時前一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每日賠償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規定,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二審改判無罪或者發回重審改判無罪的,一審法院是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二十六條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
二、法院判錯案如何追責?
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究的原則。當法院的判決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時,我們應該積極主動的去爭取自己的權益,維護自身的利益,申請上訴或者案件重審。
2、堅持依法審查,依程序確認的原則。對法院錯判的案件,依照法律程序進行再次審查,嚴格核實審查過程程中出現的問題,按照法律程序確認相關責任負責人。
3、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于錯判的案件,針對相關的責任人給予一定的處罰,并進行教育學習,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并對相關案件人員進行教育,杜絕結案后再次觸發相關案件。
4、錯案責任終身追究原則。不敢時間過了多久,只要是發現案件存在錯判的情況,對當時的審判人都要給予責任追究,使每個參與案件審判的人都要積極認真的對待經手的每一個案件。
5、堅持責任自負,罰當其過的原則。涉案人員責任到人,分情況進行處罰。
法院會有錯判的時候,當每個人真正遇到錯判的案件時,如果是你認為錯判了而且是一審的,可以提出上訴;如果是終審的,那么可以通過申請再審,也就是申請審判監督的程序來對錯判的案件進行重新審理。如果法院確實錯判,而且判決結果對自己和家庭的聲譽和財產造成損失,這種情況可以申請賠償,案件屬實時國家會酌情況給予一定的賠償。
對刑事案件的審理都是非常嚴肅的,國家機關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在過程中出現錯誤而做出錯誤的判決,從而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綜上所述,如果被認定為錯誤判決的,可以申請國家賠償,按照規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
對判錯案的法官的追責具體如下: 1、如果法官是涉及到貪污受賄、或者徇私枉法等就必須依照有關法律追究責任;造成了一定的財產和生命安全的侵害和損失,當事人可以要求國家賠償; 2、法官判錯案,有的是事實沒有徹底查明,認定事實錯誤,或者程序違法、適用法律錯誤,這對案件當事人可以依法主張上訴、申請再審。
法律客觀:《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后,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原審人民法院對于依照前款第三項規定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后,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