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責任有哪些?
問題一:行政責任包括哪些 警告,
罰款,
沒收違法所得、非法財物,
責令停產停業,
暫扣或吊銷許可證、執照,
行政拘留
問題二: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包括什么? 一、行政主體的行政責任承擔方式:
1、通報批評
2、賠禮道歉,承認錯誤
3、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4、返還權益,恢復原狀
5、停止違法行為
6、撤銷違法決定
7、撤銷違法的抽象行為
8、履行職務
9、糾正不當
10、行政賠償
二、行政主體的執行公務的人員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
1、通報批評
2、賠禮道歉,承認錯誤
3、退賠、恢復原狀
4、停止違法行為
5、采取經濟制裁措施
6、賠償損失
7、行政處分
8、罷免
問題三:行政責任的處罰形式包括什么 行政責任這個概念有不同的解釋。
如果是指行政處罰,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例如限期出境、驅逐出境。
如果是指行政處分,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問題四:行政責任的形式是什么? 為了保證《會計法》規范的有效實施,懲治會計違法行為,《會計法》對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會計法》主要規定了兩種責任形式:一是行政責任;二是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行政責任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在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因違反了行政法律規范,不履行行政上的義務而產生的責任。《會計法》規定的行政責任的形式又有兩種,即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行政處罰主要分為六種,即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
行政處分的形式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2)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指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即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不同之處:一是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追究貳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二是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三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后果不同: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
問題五: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有什么區別? 法律責任是帶有強制執行的意思,靠國家暴力機器(如警察、法官、監獄、軍隊等)執行。而行政責任就沒有那么嚴歷了川最多就是把官帽丟了(比如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等等)。
問題六:我國行政責任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在我國,行政責任制度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 *** 責任制、政黨責任制、有限目標管理責任制、公仆責任制。其中,公仆責任制是貫穿于其他三種行政責任制中的精神內核。
問題七:《會計法》中的行政責任有哪些? 《會計法》有關法律責任的種類 (一)行政責任 《會計法》的不少規定涉及對會計行為的行政管理,屬于行政法律規范。《會計法》對違反這些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規定了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種法律責任。 1、行政處罰 1996年3月17日八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行政處罰法》,對處罰的種類和實施作出了規定。 《會計法》第六章明確規定了違反會計法的行政責任。一方面,如行政機關處罰有法律依據,人民法院就應給予支持。另一方面,還注意了對行政處罰相對人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 2、行政處分 目前,在我國,對國家工作人員實施行政處分的法律依據主要是1993年8 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和1982年3月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
問題八:行政責任構成要件有哪些 行政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后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政責任是指因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構成要件
行為主體
行政違法是行政責任的前提,如果行為主體的行為尚未構成行政違法,行政責任就沒法產生。這就是說,并非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所有行為都產生行政責任,只有有行政違法存在時行政責任才會產生。
行政責任
現代法治社會,不僅要求權力(權利)、職責(義務)的法定,而且要求對責任的承擔也必須有法律依據。因此,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內容等都應當由法律規定。否則承擔責任就很難做到。
責任能力
行為主體不具有法定的責任能力,即使其行為構成了行政違法,也不被追究或者承擔行政責任。對行政主體來說,其責任能力的確認沒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是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是被法律、法規授權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就行;而對行政相對人中的公民而言,法定責任能力的認定,必須是達到法定的年齡、具有正常的智力等,否則即使有行政違法行為存在也不能追究行政責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有對行政相對人中公民責任能力的規定。
行為過錯
行為的作出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行為主體不承擔主觀上無過錯的行為的責任。
問題九:電子商務中的行政責任有哪些 1.違反有害數據管理制度的行政責任 2.違反安全專用產品制度的行政處罰 3.違反互聯網絡安全管理制度的行政處罰 4.違反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行政處罰
問題十:簡答題:行政責任具有哪些作用? (1)維護行政管理秩序。
這是行政法的首要的作用。為什么?因為憲法首要的作用是限制國家權力,憲法有兩個功能,一個是限權,二是授權。憲法既然給行政機關權力,立法機關就要制訂相應的法律給行政機關這個權力。連秩序都沒有,限制權力干什么。
(2)限制行政權。
維護了行政管理秩序的情況下,限制行政權。限制行政權不能影響行政機關維護行政管理秩序。這樣就不要行政法了只要憲法就行了。限制行政權使行政權有效行使,合法的行使,而不是使行政機關無法行使行政權。防止濫用權力。現在是不作為,有兩種情況。省市的主要領導,對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根本不知道。為了不讓外資走了,不支持環保局的執法。另外一種情況,行政機關實行行政行為是要收集證據,但不好收集。如果無證據,就麻煩了。不作為要承擔法律責任,這也是一種限制。人要是壞了,法不可能很好。良好要有好人去執行,才會有法治。
(3)保障人權。
行政法是保障人權的,從兩層面講。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是為了保障一般人的人權。行政指導,消防不到位,這種行政指導是對人權的保障。對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人實施行政處罰。但不是行政處罰不都是為了保護一般人的人權的保護,也有為了維護社會管理秩序。
如何正規地回答刑法民法中的簡答題
刑法上的“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狀態。
民法上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結果應當預見或能夠預見而因疏忽未預見,或者已預見,但因過于自信,以為其不會發生,以致造成損害后果。二者都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
第一,二者的內涵不同。民法尤其是侵權行為法的目的在于平衡加害人與受害人的利益,合理分配損害,過失的認定應當采取客觀說。而刑法的目的是對犯罪者處以刑罰,刑事責任的承擔者,是具體的人,應以行為人的注意能力為標準,關于過失的認定,應當采取主觀說。
第二,民法把過失劃分為兩個等級:(1)一般過失。它是指行為人雖然沒有違反法律對一般人的注意程度的要求,但沒有達到特定身份人的較高要求。(2)重大過失,它是指行為人不僅沒有達到法律對他的較高要求,甚至連法律對普通人的一般要求也未達到。而在刑法規定的過失犯罪中,過失不分等級,只有一種狀態,即罪過。
第三,舉證責任的分配及證明標準不同。民法上,證明行為人有過失,一般情況下,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主張對方當事人有過失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而在刑法上,證明被告人過失的責任由控方承擔,而且為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刑事訴訟不適用自認規則,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有罪。
行為人有民法上的過失未必有刑法上的過失。在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時,刑事與民事的相關證據不能相互代替,應當各自適用相應的制度。特別是在刑事判決宣告無罪的情況下,不能將刑事判決認定的事實簡單地一概運用到民事判決之中,行為人不承擔刑事責任并不意味著就一定不承擔民事責任,也不能把刑事判決認定的證據生搬硬套于刑事判決中,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也不意味著一定要承擔刑事責任。
2022考研法學:簡答題備考策略?
2022考生已經開始進入備考階段了,22考生在備考復習時要注意合理安排時間。今天跟隨獵考考研小編一起了解一下“2022考研法學:簡答題備考策略",希望對考研的同學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一、簡答題答題方法
需要先指出的是這個答題技巧并不是萬能的,重要的還是掌握的知識點才是干貨,技巧知識給大家提供一個答題思路,在有知識積淀的基礎上如何把這些知識排列組合,整理成題目所要求的答案。簡答題在主觀題里面算是比較容易答的一類,基本上做到熟背知識點都能拿到分數。在這里要講到的是簡答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審題最重要,拿到一道題目,我們首先要觀察題目里面問的是什么?是概念、特征、構成要件、還是刑事責任、限制條件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注意,一定要做到切合題意,不能答非所問。同時要把題目里面問到的點都答到,絕對不能遺漏。
其次,任何簡答題都要對其中的名詞做解釋,這也就是說,簡答題里面一旦出現了一些專有名詞,無論題目有沒有問到概念,大家都一定要答出相關概念,這是必不可少的。概念相當于對這個名詞作的基本界定,答出概念就相當于給簡答題找好了定位,接下來也好依據概念來展開答案。然后,分條闡述:第一顯得邏輯清晰,便于閱卷老師找采分點,第二顯得卷面比較整潔美觀,無形中給整體的卷面加分,尤其是遇到分論重點罪名的簡答題時,很多時候需要大家分析該罪的構成要件問題,要分條列出四要件,若卷面空間比較寬裕,建議大家每分一條另起一行,不要把所有的內容都放在一段話里面,讓自己的答案呈現出“一堆”的既視感。
最后,簡答只要關鍵點加上簡要解釋即可,莫要下筆千言,長篇大論,要知道后面還有分值更重的論述(法碩非法學法條分析題與簡答分值相等,但有法條提示難度上略次于簡答題)以及案例分析題目在后面,要合理安排時間,切忌顧此失彼,要學會整體規劃。
二、典型例題
簡述連續犯的特征。(2018年)
分析:這個題目只問了特征,但天然的需要答出來概念問題,也即本題需要答出概念+特征即可。
答:連續犯,是指行為人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連續多次實施犯罪行為,觸犯相同罪名的犯罪。
連續犯的特征為:
1.實施數個犯罪行為。
2.數個犯罪行為具有連續性。
3.數個犯罪行為出于同一或概括的故意。
4.數個犯罪行為觸犯相同罪名。
簡述減刑的限度。(2018)
分析:此題目中問的是減刑的限度,是減刑的條件之一,題目中核心名詞是減刑的限度,需要解釋出來該名詞的概念,以及內容,對于減刑的其他條件不用作答。
答:減刑的限度,是指犯罪分子經過減刑以后,應當實際執行的最低刑期。減刑的限度為:
1.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
2.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
3.對于死刑緩期2年執行的罪犯,緩期執行期滿后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
4.對于死刑緩期執行期滿后依法減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
三、簡答題備考建議
簡答題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只說近三年的題目絕對不會重復,但是對于之前的題目考查過的知識點不能絕對的排除掉,對于近三年考過的簡答題知識點,大家一般掌握即可,對于未考過的知識點,掌握好重點章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尤其未完成形態,罪數問題尤其實質的一罪與處斷的一罪、量刑制度、刑罰執行制度這些總論的重點章節,以及分論涉及公共安全、人身、財產、貪污賄賂4個重點章節要多加復習,重點罪名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對于刑法修正案(九)的變動以及新大綱新加入的罪名一定要做好整理,有針對性的記憶。
研究生考試有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考研考點內容、不清楚考研報名當地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yjs/
相關推薦:
檢察院續保是要公訴嗎(檢察院續保是不是一定會起訴)
取保候審能辦信用卡嗎(取保候審期間可以辦銀行卡嗎)
學生校園欺凌怎么判刑(小學生校園欺凌怎么判)
網絡傳謠行為怎么處罰(造謠傳謠的處罰措施)
取保候審還可以出國嗎(取保候審的人可以出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