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法律幫助的方式有哪些
申請法律援助的途徑1、申請:所有行政法律援助,所有民事法律援助,部分刑事法律援助2、指定辯護:應當指定辯護的刑事案件,可以指定辯護的刑事案件。
法律分析
法律援助制度,也稱法律救助,是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種司法救濟制度,其具體含義是: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及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會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它作為實現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行為,在一國的司法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申請法律援助的途徑:(一)申請:所有行政法律援助;所有民事法律援助;部分刑事法律援助。(二)指定辯護:應當指定辯護的刑事案件;可以指定辯護的刑事案件。申請法律援助的方法。可以到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四)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民事案件當事人是聾啞人怎么辦
我國刑法對聾啞人的法律規定有:又聾又啞的人犯罪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聾啞人不屬于無責任能力的人,其沒有喪失辨別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但由于他們在生理上有缺陷,智力發展受到一定限制,刑法便規定對其可以從寬處罰。聾啞人犯罪也會被判刑的,只是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聾啞人同樣屬于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也就必然需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并且應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規。對于犯罪行為與其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身份有直接聯系的,如過失犯罪、被告人因目盲喪失勞動能力從而實施的盜竊、詐騙、侵占等財產性犯罪、在生活中受到歧視等刺激時因沖動發生傷害的案件,考慮到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被告人特別的生理、心理狀況,可依法比照正常人犯罪酌予從寬處罰。但是在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實施的與盲人身份無直接關系的犯罪中,特別是在共同犯罪或者有組織犯罪中,這類被告人甚至可能成為犯罪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在此情況下,被告人雖具有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身份,但不能作為對其從寬處罰的理由。
聾啞人犯罪與健全自然人區別如下:
聾啞人畢竟與正常健全的自然人存在一定區別,其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法律知識比常人更加困難,并且其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因此定罪量刑的確會相較正常自然人要輕緩。
綜上所述,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聾啞人拆遷房被村書記拿了怎么辦
方法如下:
1、收集證據:收集相關證據,房產證、合同、拍攝的照片和視頻,證明聾啞人擁有房屋。
2、尋求支持:尋求相關權威部門(地方政府、房屋管理部門)社區組織的支持和幫助,向其說明情況并提供相關證據。
3、尋求法律援助:聯系當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或律師協會,尋求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詢,了解相關法律規定得到專業的法律指導。
相關推薦:
刑事訴訟追繳范圍(公安機關追繳贓物規定)
刑事庭審歸檔材料(律師案卷歸檔要求)
刑事送起訴書時間(刑事案件轉交檢察院多久叫送起訴書)
重婚罪刑事上訴狀(重婚罪被判刑后能上訴嗎)
刑事拘留人在外地(異地羈押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