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需要買社保嗎
實習生不需要買社保。
按照勞動法律規定,實習期間屬于勞務范疇,不受勞動法規制約,不簽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
在職實習期間,實習生可以選擇性購買意外險。所以實習學生應該為自己購買實習生意外傷害險,除了保障自己實習期間的安全意外,還因為一般的企業都不會為實習生購買保險,因此大學生只能夠自己進行購買。
社保個人承擔和單位承擔的比例具體如下:
1、基本養老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20%,個人繳納8%;
2、基本醫療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9%,個人繳納2%;
3、失業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1.5%,個人繳納0.5%;
4、工傷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1%,個人無需繳納;
5、生育保險:單位每個月繳納1%,個人無需繳納。
社保基數申報流程:
1、等待社保局通知。一般要調整新的社保基數,社保局的相關群里會有正式的通知,以及社保局會下發正式的紅頭文件,以正式的文件為準,而不是盲目去調整新的基數,以免影響整個單位員工的合法權益;
2、去社保局拷貝相關表格。正式通知下來后,我們要跟部門領導確定這個調基數的事情。然后去社保局相應窗口拷貝表格。并把表格打印出來;
3、按照文件要求算出新的社保基數。文件會告知新的基數的計算方法,最低檔未達到也要按最低檔執行繳費;
4、通知單位職工簽字。待新的基數算出來后,我們把拷貝回來的表格打印出來,按照上面的人員名單進行告知他們調基數的事情。如果方便可讓職工自己確認簽字,不方便要征求他們的意見以便代簽;
5、準備好人員變動表。如果當月有人員新增或減出變動表,要記得提前準備好人員變動表蓋好章。申報的時候備用;
6、社保局新基數申報。接下來就可以把職工確認簽名表,以及承諾書蓋好章,還有電子版的一起帶過去進行申報。工作人員會按照電子版的數據導入進去,進行新的社保項目繳費計算,并申報,把保險明細拷貝給你。
而個人養老金的受益人可以是投保人本人,也可以是投保人所指定的受益人,投保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將養老金用于自己的養老待遇,也可以指定受益人,讓其在投保人去世后繼續領取養老金。
綜上所述,只要有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關系,都可以參加繳存社保。社保根據當地政策、企業規定及個人工資來確定繳納基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
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九條
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實習生離職是否需要繳納社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正常情況下,公司開除員工是不需要支付經濟賠償的,只有在違反法律規定的清香下才需要支付賠償。因此,這種情況下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
實習期不用繳納社保,只需要購買商業保險即可。
因為實習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到單位的具體崗位上參與實踐工作的過程,其針對的是在校學生。
作為用人單位,應該與實習生簽訂實習協議,或與實習生、實習生所在的學校簽訂三方協議。同時用人單位可以為實習生購買商業保險,避免實習過程中發生因工受傷后產生經濟賠償糾紛。
擴展資料:
經濟賠償金應一次性發給。
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第二條 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
第三條 用人單位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于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參考資料:《合同法》-百度百科
公司會給實習生買社保嗎
法律主觀:
不需要。在校生屬于學生身份,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實習等,不視為就業,不受勞動法調整和保護,因為實習生并非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實習階段與用人單位的關系是勞務關系,不是勞動關系,只有勞動關系才可以辦理社保。
法律客觀:
《社會保險法》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社會保險法》第二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相關推薦:
輕微碰撞賠償(肇事逃逸輕微刮蹭保險理賠嗎多少錢)
調解賠償未執(法院判決書被告賠償原告未執行)
家暴需要什么證據(家暴證據哪些是法律承認的)
水庫泄洪賠償(國家泄洪國家賠錢嗎)
房屋保險賠償(房屋保險理賠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