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裁決和行政復議的區別
法律分析:兩者所解決的爭議性質不同,行政裁決的對象是法律規定的特定的民事爭議,行政復議審查的對象是不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引起的行政爭議;二者所形成的法律關系主體地位不同。在行政裁決法律關系中,作為被裁決者的法律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他們與行政裁決主體的關系是相同的。而在行政復議法律關系中,作為申請人的相對人與被申請人的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的法律地位是不對等的,而且他們與復議機關的關系也是不相同的;各自所屬的理論范疇和研究范圍不盡相同。行政裁決在行政法中屬于行政行為的研究范圍,而行政復議在性質上屬于行政救濟的范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法。第三條 依照本法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行政機關是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具體辦理行政復議事項,履行下列職責:
?。ㄒ唬┦芾硇姓妥h申請;
?。ǘ┫蛴嘘P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查閱文件和資料;
?。ㄈ彶樯暾埿姓妥h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擬訂行政復議決定;
?。ㄋ模┨幚砘蛘咿D送對本法第七條所列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
?。ㄎ澹π姓C關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依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提出處理建議;
?。┺k理因不服行政復議決定提起行政訴訟的應訴事項;
?。ㄆ撸┓?、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行政機關中初次從事行政復議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第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法律規定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的除外。
第十四條 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行政裁決的對象有哪些
行政裁決對象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首先,損害賠償裁決涉及的是平等主體間一方認為自身行政法權益遭受侵害,要求行政機關制止侵權行為并責令侵權方賠償損失的情況。
其次,權屬糾紛裁決關注的是平等主體間就財產或權利歸屬產生爭議,請求行政機關作出裁決,以明確權屬關系。
再次,侵權糾紛裁決針對的是平等主體間一方認為另一方侵犯其合法權益,請求行政機關介入裁決,以確定侵權責任并要求賠償。
綜上,行政裁決對象主要涵蓋損害賠償、權屬糾紛以及侵權糾紛等類型,旨在解決平等主體間基于行政法權益的爭議,確保合法權益得到保護與維護。
行政裁決的對象如何規定的
行政裁決是一項由行政機關進行的法律行為,旨在解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的權益爭議。在執行過程中,行政裁決通常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涉及的權益爭議進行公正裁決。
行政裁決的對象主要包括幾類爭議:首先是損害賠償裁決,這類裁決通常涉及一方因另一方的不當行為而遭受的經濟損失或損害,需要通過裁決來確定賠償金額或責任歸屬。
其次是權屬糾紛裁決,這種裁決主要針對財產、權利歸屬等爭議,例如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等權益的爭議,通過裁決明確權利歸屬,防止爭議進一步升級。
再者是侵權糾紛裁決,這類裁決針對的是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如侵犯名譽權、隱私權等,通過裁決來界定侵權行為的性質和責任,以保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
行政裁決在處理上述各類爭議時,會依據具體案情,參考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公正、公平的方式進行裁決,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
在實際操作中,行政裁決的過程通常包括受理申請、調查取證、聽取雙方意見、做出裁決等步驟,確保裁決過程的透明和公正。
行政裁決在解決爭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有效化解社會矛盾,還能提高行政效率,減少司法資源的消耗,是現代社會解決權益爭議的重要手段。
相關推薦:
行政裁決的對象是什么(行政裁決的對象是誰)
申請行政復議多久過期(過了行政復議期限該怎么辦)
行政訴訟官司要打幾年(行政官司一般要打多久)
行政職能的種類有哪些(行政職能可以分為)
行政不作為向哪里舉報(投訴行政部門在哪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