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三峽水利工程的利與弊 對環境的影響
簡單說:有能源了
環境變了
關于三峽水利工程的幾個問題
1. 為什么中國很需要三峽所產出的能量?rn2. 從經濟,環境,文化,生態來談一談三峽大壩的好處和壞處。rn3. 如果不建造三峽大壩,那么政府還有什么其它的策略去補充發電缺口么?我們不去說三峽如何的產出,我們要想一想我們的未來。沒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凡事無絕對。如果三峽出來問題,那么長江兩岸將是汪洋一片,到那時就不是今天的WC哦。不說了,說也無用,主要是對事情沒有統一的認識與領頭生。現在D只有專政,其他D無用一。
1中國能源缺乏
2三峽工程的利與弊
因為移民和大搬遷,三峽庫區的植物遭遇了滅頂之災,至于菩陵榨菜今后還叫不叫榨菜,沒有誰知道,而因為水土流失,流動的河成了死水,庫區內的環保怎樣來杜絕白色污染?洪水季節到底向哪個區瀉洪??
有一種論點說:三峽工程將有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并且因為不是火力發電,所以不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
想獲得巨大的收益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大壩造成的破壞也是相當嚴重的:100多萬人必須遷移,肥沃的河岸土地將被淹沒;珍稀瀕危與中可能面臨滅絕的威脅;某些重要的歷史名勝古跡將被淹沒,其中的部分古跡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其他的影響還包括:對于數千公里河流水文特性無法逆轉的改變,對漁業、養殖業的破壞,帶來復雜的下游洪泛區的改變,以及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某種洪災的可能等等。
在對三峽工程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時,中國科學院指出:工程最具破壞的方面是大規模的移民和大片土地被淹沒。移民安置向來是中國修建大壩過程中較為頭痛的問題,特別是三門峽、新安江和丹江口水庫,每次移民的人數都超過30萬。然而,三峽工程造成的移民規模之大是史無前例的。大壩工程將淹沒19個縣的部分地區,其中包括有著1000多年歷史文化的涪陵和萬縣的部分地區以及重慶的部分地區。移民人口總數超過100萬并可能將近190萬。在這次移民的人口中,城鎮居民占據相當大的比例,致使三峽工程的移民工作比以往的難度更大,費用更高。又因缺少合適的地點安頓如此多的移民人口,移民工作變得更加艱難。由于中國人口眾多,適宜的土地已被開墾和占用,大部分的人口將會被安置到近年來人口業已過剩的水庫上游貧瘠的高地上。安置100多萬人的生產生活,無疑是等于重建一個社會,必將打亂原有的經濟結構,生產秩序、工作秩序和社會秩序會在相當長的時期造成生產力水平下降,致使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再者,由于歷史和交通的原因,境內工業集中布局于長江沿岸的城市和集鎮。所以三峽工程淹沒的工廠多,損失也大。雖然受淹廠可重新搬遷新建,但是因停產必將打亂相互協作配套的原有系統,對經濟發展會造成較大的損失。
最重要的是長江沿岸的千年古鎮人文遺失,那些古調古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去了賴以發展的土壤,到他鄉人生地不熟悉,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戲曲無法再發展傳承.
另外對農業,前面所提到的14000h平方米肥沃農田將會沒入水底,土地資源嚴重喪失。正如這個龐大的工程在規劃時所預料的,它將給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長江的魚類資源豐富且易受破壞。由于河流的動態,河水的溫度和化學組成的變化,以及符合這些魚類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環境和食物來源的改變,都有可能對魚的種類、數量產生影響,某些魚種有可能因無法適應新的環境而數目驟減。
特別是工程將會嚴重影響到生活在長江中游的魚類,而這一水域恰恰是中國特有的千種珍稀魚類的主要棲息地,其中僅僅只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中華鱘和白鰭豚更令人關注。葛洲壩的建成可能已嚴重影響了中華鱘的繁殖,白鰭豚的數量也下降到僅有幾百條,此外,另一值得關注的野生物種當屬瀕臨滅絕的西伯利亞鶴,長江中下游恰恰是其越冬的棲息地,無疑也將受到大壩的影響。
河流的泥沙會帶來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后果。長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會帶走5到10億噸的泥沙,盡管水庫的泥沙流速難以預測,但專家普遍認為一般情況下每年河流攜帶的泥沙都將會被大壩截住。若此種假設成立,長江所攜帶的泥沙將在100年內填滿水庫。水庫中的泥沙沉積會對下游造成影響。幾千年來,長江三角洲地帶一直把這些泥沙作為農田和漁業的營養源泉。反對三峽工程的人發出警告:水庫尾部附近的泥沙流速會加快,在旱季將嚴重影響上游的通航,水庫尾部的泥沙還會抬高河岸。成問題的是還無法準確的預測水庫泥沙的沉積速度。此種情況有可能使經濟效益比預期的要低很多,即便有可靠的泥沙,沉積速度記錄,泥沙沉積的速度與位置也是難以預測。
以印度的多用途水庫為例,水利專家穆爾蒂說:“大多數水庫每年的泥沙沉積速度是建設時計算速度的145%到875%。”利奧波德指出:“世界范圍內,三峽大壩是在未經充分驗證的情況下進行施工的,中國約有330個大型水庫,其中230座的泥沙問題相當嚴重,導致總蓄水量減少了14%,其中一些水庫由于分析不足和設計缺陷,在不到10年的時間蓄水量下降了 50%。”
三峽工程還會產生其它多種影響因素,水庫所處的地區還是水源傳染病易發地區,如血吸蟲病。水庫中的水大量政法會減少大壩下游的水流量。該工程的反對者對大壩方形來往船只的連環閘的可靠性也表示擔憂。一旦五個密切相連的閘門中的一個出現問題,那么長江的航運將會中斷。葛洲壩的船閘升降機就出過類似的問題,而它只有一個閘門,在技術上比三峽工程船閘設計要簡單得多,原本自由流動的河流將要變成一個緩慢流動的水庫,人們擔心被淹沒的農田和居民區會釋放出有毒物質和污染物。水庫對水流的控制會增加上海市地下含水層海水入侵的可能,從而影響到上海市的供水,歸根結底,三峽大壩造成的影響可涉及的范圍是事先無法預測的。一旦大壩建成,它的影響將持續幾十年乃至幾個世紀。
從三峽工程一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水利工程在興建的同時必然會產生許多對我們有害的方面。特別是大型水利工程,移民問題,泥沙問題,以及生態環境破壞,經濟效益減少等問題更令人擔憂。我們興建水利工程是為了使人類更好的生活在這一“水”球上,但若不經切實真正有效詳細的設計和思考,也許弊還是要大。若一個工程真正投入建設實施,我們一定要盡量減少它給我們帶來的弊端,使得人們受之福而不患其災。水利工程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方面,它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是水利工程成功的重要途徑
3核電 風電 太陽能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之后對周邊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哪些?
本人急需答案:只要是水電站建成對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我都要,包括周邊生態的影響,還有居民區的影響,不管是哪個水電站都可以,范圍不限.謝謝!一、三峽工程的基本簡介
早在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里就預想過建設三峽。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位于長江三峽之一的西陵峽的中段,壩址在三峽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峽工程建筑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組成。
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大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高185米,設計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為l75米(豐水期為14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
水電站左岸設14臺,右岸12臺,共26臺水輪發電機組。水輪機為混流式,單機容量均為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后又在右岸大壩“白石尖”山體內建設地下電站,設6臺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2009年三峽工程完工后,屆時的年發電量可達1000億千瓦時。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閘和垂直升船機,均布置在左岸。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連續船閘,位于左岸臨江最高峰壇子嶺的左側,單級閘室有效尺寸為280米×34米—5米(長×寬—坎上水深),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年單向通過能力5000萬噸。升船機為單線一級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為l20米、18米、3.5米,一次可通過一艘3000噸級客貨輪或1500噸級船隊。工程施工期間,另設單線一級臨時船閘,閘室有效尺寸240米×24米×4米。
本工程預計總投資1800億元。
二、三峽工程的施工工期
三峽工程分三期,從1992年開工,到2009年竣工,總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準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筑,導流明渠開挖。修筑混凝土縱向圍堰,以及修建左岸臨時船閘(120米高),并開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閘、升爬機及左岸部分石壩段的施工。
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務是修筑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同時繼續進行并完成永久特級船閘,升船機的施工。
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進行的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并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遠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三、三峽工程的預計投資
三峽工程所需投資,靜態(按1993年5月末不變價)900.9億元人民幣,(其中:樞紐工程500.9億元,庫區移民工程400億元)。動態(預測物價、利息變動等因素)為2039億元。一期工程(大江截流前)約需195億元;二期工程(首批機組開始發電)需3470億元;三期工程(全部機組投入運行)約需350億元;庫區移民的收尾項目約需69億元。考慮物價上漲和貸款利息,工程的最終投資總額預計在2000億元左右。
四、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
1、防洪:
三峽工程是減輕荊湖地區洪澇災害的重要工程,防洪庫容在73—220億立方米之間。如遇1954年那樣的洪水,在堤防達標的前提下,三峽能減少分洪100—150億立方米,荊江至武漢段仍需分洪350—400億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可以有效阻擋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2、發電:
裝機(26+6)×70萬(1820萬+420萬)千瓦,年發電846.8(1000)億度。主要供應華中、華東、華南、重慶等地區。
3、航運:
三峽工程位于長江上游與中游的交界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對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慶河段,對下可以增加葛洲壩水利樞紐以下長江中游航道枯水季節流量,能夠較為充分地改善重慶至武漢間通航條件,滿足長江上中游航運事業遠景發展的需要。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養殖、旅游、保護生態、凈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五、三峽工程的問題弊端
1、對庫區文物的影響
三峽工程600多公里長的淹沒范圍,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護,在三峽庫區蓄水達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跡都將淹沒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國家按期發放保護資金,三峽工程庫區文物的搶救性保護和發掘開始進行。其中重要的文物古跡有涪陵白鶴梁、忠縣石寶寨、丁房雙闕——無名闕、云陽張飛廟、豐都鬼城、奉節白帝城,此外還有較重要的古棧道5處,石刻、題刻56處,古橋17處;地下文物有較重要的遺址58處,墓群(墓地)45處。其中著名的有奉節縣草堂古人類化石點,是三峽水庫淹沒點唯一一處化石點;云陽縣故陵楚墓、北宋的龍脊石題刻,巫山縣明清時代的大昌古鎮,唐代開始修建的大寧河古棧道等。
將要淹沒的地面文物,例如云陽縣張飛廟、奉節縣的永安宮、巫山縣大昌鎮的溫家大院、秭歸縣的江瀆廟、新灘民居,忠縣丁房闕——無名闕,古代橋梁等都按照原工藝、原材料、原形制進行復建(多選址在臨近、淹沒區以外)。國內外文明的白鶴梁石刻采取的原址保護方法,即在四十米的水下建設一座博物館,建成后游人將可到水下參觀石刻,摩崖石刻則采用整體切割移至他處。同時在重慶市中心也修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三峽博物館,用來安放在搶救行發掘工作中出土的大量文物。
不可否認的是,雖經過大量的突擊性的文物保護并搶救發掘,一批珍貴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來,但是不可能保證保住所有的的遺跡,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沒入了淹沒線以下,而且將很難再被發掘出來。
2、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
關于三峽建庫對生態壞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有利影響主要在長江中游,包括減輕洪災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減少燃煤對環境的污染,減輕洞庭湖的淤積等。不利影響主要在庫區,除淹沒耕地、改變景觀和大量移民外,尚對稀有物種、天氣、庫尾洪澇災害、滑坡、地震、陸生動植物等等有影響。
氣候
三峽水庫蓄水后,由于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庫雖然對周圍氣候又一定調節作用,但影響范圍不大。對溫度、濕度、風速、霧日的影響范圍,兩岸水平方向最大不超過2千米,垂直方向不超過400米。
年平均氣溫變化不超過0.2度,冬春季月平均氣溫可增高0.3~1度,夏季月平均氣溫可降低0.9~1.2度;極端最高氣溫可降低4度,最低氣溫可增高3度左右;相對濕度夏季增大3%~6%,春秋兩季增大1%~3%,冬季將減小2%。
建庫后年降水量增加約3毫米,影響涉及庫周圍幾千米至幾十千米,因地形而異;仍需警惕伏旱對農業的影響。
平均風速將增加15%~40%,因建庫前庫區平均風速僅2米/秒左右,故建庫后風速仍不大。
陸生植物
直接受淹沒影響的陸生植物物種有120科、380屬、560種。其中絕大部分在未受淹沒影響的地區廣為分布。因此,不至于造成物種的滅絕但其中三種珍惜植物必須妥為保護。
1荷葉鐵線蕨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庫區特產,斷續分布東起萬州區、西至石柱縣西沱區沿江近100千米長,想向兩岸縱深3~5千米的狹長地帶。在亞洲大陸僅存與此。保護措施為在萬州新鄉三道河村建立一個2平方千米的物種保護點進行人工栽培。
2疏花水柏枝
三峽地帶特有植物,種源數量極少,分布狹窄,分類及地理分布有科學研究價值。樹形美觀,有潛在觀賞價值;幼嫩枝葉可供入藥。分布在秭歸、巴東、巫山縣的長江兩岸,海拔高程在200米上下幅度內。保護點選在秭歸縣一集中樹木產地。
3川明參
我國特有植物,僅此一種,多年生草本,為名貴藥材。野生原產地是夷陵區蓮沱。分布在海拔高程140米上下的頁巖風華石縫中野生種已極稀少。該地位于三峽水庫下游,雖不受淹沒影響,但在修建對外公路或其他設施時又可能遭受毀滅,所以保護點就設在夷陵區蓮沱。
白鰭豚
白鰭豚屬鯨類淡水豚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我國特有珍惜水生哺乳動物,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單目錄,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長江口約1600千米的江段內,由于歷年來人類活動的增加或不當,使白鰭豚以外死亡增加(包括漁具致死、江中爆破作業致死、輪船螺旋槳擊斃、誤進水閘等)。三峽水庫蓄水后,枯水期長江中下游流量增加,水深加大,對白鰭豚越冬極為有利。擱淺死亡可望避免,但由于長江中上游航運事業的發展,中游江段白鰭豚被輪船螺旋槳擊斃事件將會增加。為此長江新螺江段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將會建立,上起螺山下至新灘口江段 全場135千米,該區域江面開闊,河道曲折,水深約25米是目前白鰭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
中華鱘
中華鱘屬鱘形目鱘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大型洄游魚類。幼魚待性腺發育到三期戀愛后,會進入長江口洄游至金沙江下游交尾繁殖。葛洲壩工程于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后,阻斷了中華鱘至長江口至金沙江的洄游路線。為此國家在宜昌建立了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定期將幼鱘放流如長江中。至1984年至2001年底共放流入長江達400萬尾。三峽工程位于葛洲壩上游,不存在阻隔中華鱘洄游路線問題,但三峽工程每年10月份開始蓄水,將使下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減少,這就又可能干擾中華鱘在葛洲壩下游的棲息和產卵活動。
3、移民問題
4、地質災害問題
5、國防安全問題
六、三峽工程的“世界之最”
三峽工程被列為全球超級工程之一,有世界“十大之最”:
1、世界防洪效益最為顯著的水利工程。三峽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水庫調洪可消減洪峰流量達2.7萬立方米每秒3.3萬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長江上游洪水,增強長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2、世界最大的電站。三峽水電站總裝機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6.8億千瓦時。
3、世界建筑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壩軸線全長2309.47米,泄流壩段長483米,水電站機組70萬千瓦×26臺,雙線5級船閘和升船機,無論單項、總體都是世界建筑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4、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主體建筑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筑量2794萬立方米,鋼筋46.30萬噸。
5、世界施工難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2000年混凝土澆筑量為548.17萬立方米,月澆筑量最高達55萬立方米,創造了混凝土澆筑的世界記錄。
6、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截流流量為9010立方米每秒,施工導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每秒。
7、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閘。三峽工程泄洪閘最大泄洪能力為10.25萬立方米每秒。
8、世界級數最多、總水頭最高的內河船閘。三峽工程的雙線五級船閘,總水頭113米。
9、世界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升船機。三峽工程升船機有效尺寸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帶水重量達11800噸,過船噸位3000噸。
10、世界水庫移民最多、工作最為艱巨的移民建設工程。三峽工程水庫動態移民最終可達113萬人。
七、三峽工程的綜合評價
三峽工程在工程規模、科學技術和綜合利用效益等許多方面都堪為世界級工程的前列。她不僅將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將為世界水利水電技術和有關科技的發展作出有益的貢獻。 建設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實施跨世紀經濟發展戰略的一個宏大工程,其發電、防洪和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對建設長江經濟帶,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有著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八、三峽工程的旅游環境
三峽大壩(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簡稱)旅游觀光區(壇子嶺、185平臺、截流紀念園、壩頂等)是湖北省僅有的兩個5A級國家旅游區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5A級工業旅游區。
隨著三峽庫區蓄水,湖北和重慶兩地原來藏在深山的大批新景觀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長江三峽旅游的新景觀。隨著三峽寬谷成平湖,在長達650公里的水庫里,可形成峽谷及漂流河段37處,溶洞15個,湖泊11個,島嶼14個。未來的三峽風光更加迷人。
九、三峽工程對宜昌的影響
三峽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電城。神奇秀美的長江長江三峽鐘情宜昌美麗的家園,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工程賜予宜昌跨世紀的發展機遇。宜昌正朝著建成全國一流的旅游名城的目標奮進。
因為三峽大壩的建設,宜昌市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水電旅游名城、世界水電之都。
據悉,2007年,宜昌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其中,僅三峽大壩的接待量就達到了125萬人次。
可以說,三峽大壩的建設對宜昌的城市發展與知名度的提升功不可沒。
北京盛世樂章 噴泉設計工程 http://www.bjjggc.com
大約有一半生物要滅絕
反對 建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八上地理 急!
1.對生物的生活有影響,例如當地生活的野獸和回游的魚;2.對當地居民的影響,使他們遠離家園;3.對氣候和地質的影響,氣候變化和地質災害增多.只想到這多,看對你有幫助沒有?
長江三峽給我們帶來的不利影響
xiexie1。對上游生態的破壞,而且會降低長江的自凈能力所以會加重污染
2。會導致上游河床的淤積,抬高河床使上游的洪水頻率增高;另一方面會使得下游的河流含沙量變少,這樣會使得長江三角洲的泥沙補給出現問題
3。會改變局部的水汽循環,導致一些地方的氣候出現微小的變化,我的家鄉現在就因為這個從以前的風調雨順變成現在的年年洪災
4。還有就是改變當地地殼的承重量,可能會誘發地震
5。現在世界的大潮流都是炸掉已見的水電站
埃及的阿斯旺大壩就是一個水壩有輝煌走向災難的鮮活例子,但是現在的中國由于經濟的落后,我們也只能以經濟建設為重心,利用最為廉價的水能。
這個你可以去找《中國國家地理》他們有很詳細的介紹。不過我給你說個最簡單的例子吧:指環王3,看過吧?電影中的邪惡勢力的老巢怎么毀的?不就是邪惡勢力在自己的老巢上面建了個大壩,被毀了后,把老巢毀了。現在三峽也是這樣的道理,打起仗,不用出兵,炸你三峽,上海、武漢等下游城市就不負存在了!
三峽工程七大弊端:
一、防洪效益紙上談兵,
二、發電效益難以落實,
三、航運效益功不抵過,
四、生態效益“弊大于利”,
五、泥沙淤積危害巨大,
六、移民問題難以解決,
七、難逃經濟破產結局。
1.水位提高水流速減緩,使長江自凈能力減弱,加劇污染現象.
2.據專家研究,三峽的建成可能造成地質災害.
3.淹沒了許多風景區,尤其對文物保護不利.
4.三峽庫區當地遷址問題~
三峽大壩建造之后的影響很多很多,包括泥沙的沉積,航道的改變,水流的流態是非常復雜的,說不好水流中的泥沙石頭就會沉積下來,堵塞航道,泥沙沉積后水庫就沒有用了。另外還有對生物的影響,就說長江里的主要魚種,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建壩后對這四大魚類的產卵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蓄了水之后,很多流域的水就是冷水,在這樣溫度的水里的魚類是不產卵的,等到溫度高的時候它的產卵期又過去了.還要敗壞文物,搬遷人口110多萬.
相關推薦:
司法鑒定造假怎么辦(司法鑒定造假怎么辦)
火災事故賠償(最新國家火災事故賠償標準)
吸毒死亡立案(非正常死亡公安機關處置流程)
可以委托立案(個人委托他人代為立案)
報案立案投訴(報警立案了遲遲沒動靜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