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他手執三尺劍,率領一群布衣之交,趁著秦末農民起義的大潮,揭竿而起。他在其他起義將領面對戰爭低潮,懼怕秦軍的威力時,主動請纓,率領手下出兵伐秦。
劉邦巧妙用兵,在秦軍的縱深穿插自如,終于第一個打進關中,滅亡了秦朝。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和當時號稱最強的項羽爭奪天下。雖然劉邦屢戰屢敗,可是他憑著堅強的意志死撐戰局。他大膽任用蕭何、張良、韓信、陳平這樣的人才,抓住項羽的弱點,終于消滅了項羽的勢力,最終統一了天下,建立了輝煌的漢朝。
稱帝之后,劉邦是如何平衡自己農民身份的,提高自己權威。
劉邦是一位出身平民的皇帝,他在起兵前并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在史書上記載,他喜歡醇酒婦人,行為舉止放蕩不羈。這樣的一個人當了皇帝,自然顛覆了當時人的三觀。自古以來,貴族階層統治天下的格局遭到了破壞。
這樣一來,劉邦在破壞一個舊的世界的同時,還肩負著建設一個新的世界的責任。在當時,劉邦就要在很多地方進行革新。他在剛建立漢朝的時候,有儒生陸賈求見他,向他進言如何治理國家。劉邦輕蔑的說,我以馬上得天下,要詩、書有什么用?陸賈回答他說,您從馬上得到的天下,難道還要在馬上治理天下嗎?劉邦聽了以后,頗受啟發。
于是,劉邦在建國之后,開始有意識的任用文人,注意文治。他開始了從一個平民向一個統治者的轉變。他一方面任用蕭何,做好行政管理,一方面聽取張良的策略,調和功臣內部的矛盾。他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建立的漢朝能夠長治久安。
在禮教上,他任用孫叔通等人制訂朝儀。在剛建國的時候,劉邦的這些功臣們,根本就無論尊卑,在朝堂上大肆喧嘩。甚至喝醉了酒爭功,用劍砍朝堂的柱子。在教習朝儀之后,這些大臣們一個個恭恭敬敬,再也沒有敢于喧嘩的了。劉邦到這個時候才高興的說,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貴啊。
于是,按照這個套路繼續下來,當然要用上君權神授的手段,這樣,才能壓住那些蔑視劉邦平民出身的貴族們。這里劉邦的出身就成為了一個焦點。
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劉邦這樣的皇帝。他的平民出身本來是他的榮耀,可是到了這個時候反而成了他的硬傷。于是當時的劉邦手下就給他制造了一系列的神話,來宣告劉邦乃是上天選定的皇帝。
首先是劉邦是她的母親和蛟龍交媾而生的。這也是皇帝是龍子的傳說由來,而后來又加上了一系列的神話,比如劉邦喝酒不給錢,可是酒館到年底算賬,收入反而會倍增,便免了劉邦的欠賬。
更神奇的是劉邦斬白蛇起義。他在帶人逃亡途中,斬殺了一條巨大的白蛇。后來人傳說,見到一個婦人在那里哭,說自己的兒子白帝子被赤帝子給殺了。這更給劉邦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至于說看相的人說劉邦的相貴不可言,呂后給劉邦送飯能夠看到劉邦頭上的云氣,這些都不一而足。所有的這一切,都是要把劉邦包裝為一個不平凡的人,顯示他是君權神授的人。
可是,大家都知道,劉邦就是個平民出身,他的父親就是一個老農民。而且他的父親還因為他不治產業,很不待見他。平日里對劉邦也是呼來喝去,沒有個好臉色。在后來,劉邦在當皇帝后還跟他父親開玩笑,說“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劉太公是劉邦的老爹,他只是沛縣的一個普通百姓,一生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劉伯、劉仲、劉季、劉交。其中劉季就是劉邦,這也是他最不省心的兒子,每天不務正業就知道胡作非為,活脫脫一個地痞流氓。因此劉太公多次罵他不如他的二哥劉仲一心干活拼命掙錢(劉伯早逝)。
劉太公劇照
劉邦在在芒碭山起義后投奔了項梁,后來直到被封為漢王,以及后來和項羽翻臉爭奪天下,都沒有想過劉太公和呂后等人,可以想象劉邦對親人的冷漠,要知道他干的事可是誅九族的下場,這期間只要秦朝和項羽想起來他們,他們都難逃一死。果不其然,后來劉邦被項羽擊潰劉太公被項羽抓走。
劉邦在恢復過來后和項羽對峙,項羽使出用劉太公威脅劉邦的手段。但是劉邦毫不畏懼反倒喊出要項羽分給自己一杯羹的話。
后來劉邦和項羽和談,劉太公被放了回來,劉邦將他安置在大后方櫟陽居住。
劉邦當上皇帝后,特意前往拜見太公,并且表示自己作為兒子五天一來朝拜太公。不過太公的一個家令表示皇帝雖然是兒子但是是人君,太公是父親但是是人臣,怎么能讓人君朝見人臣,這樣下去皇帝的威望就不復存在了。為此在劉邦再次朝見太公時,太公拿著掃帚等待劉邦,這使得劉邦很吃驚,太公表示自己是臣子,皇帝是君主,怎么能讓君子朝見臣子,因此自己拿著掃帚清掃大街等待皇帝。
劉邦知道自己的父親沒有這樣的見解,在得知是家令的主意后很高興,于是賞給家令五百金。但是劉邦還想做個孝子,于是讓大臣們商量怎么辦?最后大臣們研究出用秦始皇追封父親莊襄王的辦法,給太公上尊號太上皇,這樣劉邦就能名正言順地盡孝了。于是劉太公成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沒有當過皇帝并且是平民出身的太上皇。
劉邦對自己的成就很得意自己的成就于是故意在宴會上對父親得意忘形的說:您之前總說我不務正業不如我二哥會置辦產業。您現在看看我和二哥誰的產業多。說的劉太公無話可說。
后來劉太公表示在關中住不慣想回老家去。但是劉邦并沒有答應,而是在櫟陽附近按照老家的布局修建了一座新城新豐,然后將老家的左鄰右舍甚至雞犬都弄了過來,由于復原程度太高以至于雞犬一來就走進自己的家,后世留下了雞犬識新豐的成語。而劉太公從此在這里養老。
劉太公死后,劉邦為太公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就安葬在新豐,并且將櫟陽改名萬年縣,以此作為維持太公陵墓的開支。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他手執三尺劍,率領一群布衣之交,趁著秦末農民起義的大潮,揭竿而起。他在其他起義將領面對戰爭低潮,懼怕秦軍的威力時,主動請纓,率領手下出兵伐秦。
劉邦巧妙用兵,在秦軍的縱深穿插自如,終于第一個打進關中,滅亡了秦朝。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和當時號稱最強的項羽爭奪天下。雖然劉邦屢戰屢敗,可是他憑著堅強的意志死撐戰局。他大膽任用蕭何、張良、韓信、陳平這樣的人才,抓住項羽的弱點,終于消滅了項羽的勢力,最終統一了天下,建立了輝煌的漢朝。
拋開史書以及民間的段子,其實劉邦是個不錯的皇帝,他對百姓寬仁,讓遭遇多年戰亂的國家休養生息,平定了多起叛亂,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
對待自己七十多歲的老父親劉太公,劉邦非常孝順,老頭為兒子擔驚受怕,顛沛流離,還差點讓死對頭項羽給煮了,終于可以享受幾天福了。
所以,劉邦每隔幾天就來看望一趟老太公,子見父,免不了跪拜,劉太公習以為常,安然受劉邦的跪拜。
但我國的禮儀文化里,除了父子之禮,更注重君臣之禮,所以看著皇帝跪老子,禮官坐不住了,偷偷的給劉太公說,您兒子現在是天子,哪有天子跪人的道理?
劉太公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劉邦再次來看望的時候,他拒絕劉邦的跪拜,還要試圖跪下來給兒子行禮。
這下可把劉邦難住了,老爹跪自己,天打雷劈啊!所以他必須認真考慮這個事情,找到一個既不破壞君臣之禮,又符合孝道的方案。
《史記》里記載了劉邦的解決方案:
於是高祖乃尊太公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賜金五百斤。
劉邦將父親拜為太上皇,并重賞了那個指出這個問題的內官。
劉太公就這么當上了第一個活著的太上皇,為啥是活著的第一個?因為第一個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親子楚,是其死后被始皇帝追封的。
封了劉太公太上皇,劉邦照樣可以跪拜父親,太公也沒了君拜臣的壓力。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他手執三尺劍,率領一群布衣之交,趁著秦末農民起義的大潮,揭竿而起。他在其他起義將領面對戰爭低潮,懼怕秦軍的威力時,主動請纓,率領手下出兵伐秦。
劉邦巧妙用兵,在秦軍的縱深穿插自如,終于第一個打進關中,滅亡了秦朝。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和當時號稱最強的項羽爭奪天下。雖然劉邦屢戰屢敗,可是他憑著堅強的意志死撐戰局。他大膽任用蕭何、張良、韓信、陳平這樣的人才,抓住項羽的弱點,終于消滅了項羽的勢力,最終統一了天下,建立了輝煌的漢朝。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