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起訴進行審查后,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條件決定立案審理,從而引起行政訴訟程序開始的訴訟行為,是人民法院的訴訟行為,是起訴的結果;
立案是指司法機關對犯罪案件或民事糾紛審查后,決定列為訴訟案件進行偵查或審理的訴訟活動,是訴訟活動的開始階段。一般包含刑事案件立案、行政訴訟案件立案及民事訴訟立案;
民事訴訟 (漢語注音:mínshìsùsòng 英文釋義a civil action; common pleas)是指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全體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所發生的訴訟關系。
民事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起訴應當提交的訴訟材料:
1、民事起訴狀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1)當事人(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寫明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2)案由。
(3)訴訟請求(分項寫明向法院起訴所要達到的目的)。
(4)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寫明起訴或提出主張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包括證據情況和證人姓名及聯系方式)。
(5)起訴狀所遞交的人民法院名稱。
(6)起訴人簽名、日期。
(7)起訴狀用A4型紙,并按被告人數提交副本。
2、原告身份信息
如果原告為自然人提交身份證復印件。
如果原告為法人提供營業執照復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法人身份證復印件(全部加蓋公章)。
3、被告及第三人身份信息
如果被告為自然人提交身份證復印件或戶籍信息。
如果被告為法人提供登記信息。
4、證據材料
可以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證據,最好是能夠配合起訴狀所書寫“事實與理由”進行排列。證據出示的順序不同直接影響案件的定性。
擴展資料:
不同的案子訴訟時效期間是不一樣的。一般是三年,有的是一年。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民法通則》是這么規定的:
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民事起訴狀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和受理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第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含義是指與起訴案件的訴訟標的有直接有利害關系,或者說,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人身權、財產權利或其他權益直接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與之發生了權利、義務歸屬的爭執。
第二,有明確的被告。所謂明確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訴必須明確指出被告是誰,也就是要明確誰侵害了他的民事權益,或者誰與原告發生了民事權益的爭議。
第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原告要求人民法院予以確認或保護的民事權益的內容和范圍應當明確、具體,請求人民法院保護什么、支付什么、反對什么、確認什么等應清楚、明白,不能模棱兩可。事實和理由是指原告必須向人民法院陳述的“案件事實”和“證據”以及支持該訴訟請求的理由。
第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原告起訴的案件應該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也就是說,應當屬于由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依法有權對這一案件進行審判。
民事訴訟是指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法院和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審理和解決民事、經濟糾紛案件依法進行的活動,以及在這些活動中依法產生的各種訴訟法律關系的總稱。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并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并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泉州律師】http://www.lawtime.cn/quanzhou
民事訴訟的立案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5、起訴狀格式數量符合規定。(每增加一名被告,增加一份)
原告要解決的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多管他人閑事,知道要告誰,要求要具體(比如不光說要賠償還得提出來想要多少),要明確某年某月某日發生過什么事,為什么要告別人,這件事得歸法院管,還有就是到有管轄權的法院告,不要找錯對方告。
擴展資料:
屬于人民法院的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指提起的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財產關系或者人身關系的訴訟。
屬于受訴人民法院管轄,是指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對該案有審判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向對糾紛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后,應當審查原告的起訴是否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
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不受理的裁定不服的,可 以提起上訴。
參考資料:
民事訴訟-百度百科
民事訴訟程序立案必須具備的條件有:
一.有犯罪事實存在,不能模棱兩可含混不清。
二.這一犯罪事實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三.原告必須是具有訴訟權利能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同時原告必須是由于自己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他人發生爭議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即原告與其案件存在著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四.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原告起訴必須明確指出要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益的內容,對被告實體權利請求的內容,以及提出訴訟請求的事實依據和理由,這是起訴書的核心內容。
五.屬于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即原告提起的訴訟應當屬于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范圍和受訴法院的管轄范圍,否則法院無權對案件進行審理。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之規定,民事訴訟的實質條件是:
1、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財產權利、人身權利和其他權益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與之發生了權利、義務爭議。
2、有明確的被告。原告起訴的相對方應該是明白、確切、具體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如果沒有被告或被告不明確,就不能起訴和送達。當然被告下落不明不屬于沒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必須向法院說明案件事實和證據事實及其理由。不能模棱兩可、含混不清。
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而提起的訴訟,應當屬于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受訴人民法院管轄,是指依照民事訴訟法有關地域、級別、專屬管轄的規定,應屬該院管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百度百科-民事訴訟
1、原告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即原告必須是具有訴訟權利能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同時原告必須是由于自己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有明確的被告。除非訟案件外,原告起訴必須明確指出侵害其民事權益或與其發生民事權益爭議的被告是誰,如果沒有明確具體的被告,訴訟程序就無從進行,法院也無法對案件進行審理。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原告起訴必須明確指出要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益的內容,對被告實體權利請求的內容,以及提出訴訟請求的事實依據和理由,這是起訴書的核心內容。
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即原告提起的訴訟應當屬于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范圍和受訴法院的管轄范圍,否則法院無權對案件進行審理。
擴展資料:
民事訴訟立案須知:
1、立案的身份證件:原告為公民,需提交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原告為法人單位或其他組織的,需提交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組織機構代碼復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
2、起訴狀的書寫要求:
(1)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
(2)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3)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3、法院管轄:
(1)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2)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3)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4)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立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民事訴訟
按照《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立案需原告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有明確被告,有具體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且屬于民事訴訟受理范圍等。具體如下: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并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并告知對方當事人。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擴展資料
民事訴訟相關注意問題:
民事訴訟主體,也就是訴訟當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訴訟中第三人,共同訴訟人。原告是指提起訴訟的人。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訴的人。訴訟中第三人是指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
共同訴訟人是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并審理并經當事人同意的共同訴訟中的當事人。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當事人具有下列訴訟權利和義務:
1、當事人有權委托代理人,有權提出回避申請,有權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2、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并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3、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4、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5、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民事訴訟
民事訴訟的立案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點:
1、成立的前提是刑事訴訟已經成立。附帶民事訴訟是由刑事訴訟所追究的犯罪行為引起是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追究其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2.被害人遭受的必須是物質損失。對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根據中國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均限定為物質方面的損失。但法律在不同場合表述又有所不同。
3、被害人的物質損失是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引起的。而不要求是人民法院以生效裁判確定構成犯罪的行為。只要行為人被公安司法機關進行刑事追訴,因其行為遭受損失的人就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4、被害人遭受的物質損失與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換言之,被害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引起的。
5、被害人受到的物質損失必須是因被告人對其人身權利進行侵害的過程中產生的實際損失。這也是能申請民事訴訟的前提。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民事訴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