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刑法中的追訴時效
追訴時效,作為刑法中的重要概念,是指法定的有效期限,對犯罪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律機制。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5條,若犯罪行為已過法定的追訴時效期限,則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若已追究,則需撤銷案件、不予起訴或宣告無罪。
《刑法》第87條提供法律依據,根據不同的法定刑格和刑種,規定了追訴期限的不等值。具體如下:
- 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過期五年不再追訴;
- 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過期十年不再追訴;
- 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過期十五年不再追訴;
- 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過期二十年不再追訴。若超過二十年后仍需追訴,需獲最高檢核準。
追訴時效的設立旨在保護公民權益,防止長期無人管束的法律追訴,確保司法公正與效率。它為犯罪行為設定時間限制,鼓勵及時、公正地處理案件,避免無休止的法律追責,維護社會秩序與穩定。
相關推薦:
拘留是否刑事處罰(拘留是刑事處罰嗎)
刑事申訴要費用嗎(刑事申訴是否需要交訴訟費)
刑事隨代民事倍嘗(刑事附帶民事坐牢就不用賠錢嗎)
刑事上訴撤回上訴(刑事訴訟撤回上訴后能否再次上訴)
刑事追訴時效概念(什么是追訴期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