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立案標準
刑事案件立案標準: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屬于自己管轄。1、有犯罪事實。即已經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刑律,構成了犯罪。這種犯罪事實已客觀存在,非主觀臆測;已有證據證明,并非毫無根據。2、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需要依法給予刑罰處罰。如果其行為僅構成犯罪,而依法不應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也不應立案。3、屬于自己管轄。公安機關只能管轄法律規定的屬于自己管轄的案件,應當管轄的一定要管,不管是失職;不應當管轄的一定不管,管了就是越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只有刑事案件予以立案偵查嗎
法律分析:不一定的。刑事案件的立案條件:1、有犯罪事實,稱為事實條件;有犯罪事實,是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如果沒有犯罪事實存在,也就談不到立案的問題了。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所謂確已發生就是指犯罪事實確已存在,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必須有一定的事實材料予以證明,而不能是道聽途說、憑空捏造或者捕風捉影。2、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稱為法律條件;(1)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是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2)這是立案必須具備的另一個條件。只有存在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才具有立案的價值。只有當有犯罪事實發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九條 立案的機關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刑案盜竊立案標準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
2、一年內入戶盜竊或者在公共場所扒竊3次以上的。
3、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用于騙取出口退稅的其他發票數量在25份以上的。
4、以破壞性手段盜竊造成公私財產損失的。
5、盜竊殘疾人、孤寡老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6、造成嚴重后果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7、盜竊金融機構的。
8、盜竊導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9、盜竊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造成嚴重后果的。
10、盜竊生產資料,嚴重影響生產的。
11、撬門破窗入室盜竊的,扒竊的,使用刀刃等工具或攜帶兇器盜竊的,不論盜竊財物數額多少,均立為刑事案件;
明顯是慣犯作案或一人多次作案的,以及其他雖未達到規定的數額標準但情節或者后果比較嚴重的,也立為刑事案件。
相關推薦:
骨折如何賠償(工地摔傷骨折如何理賠)
假煙可以賠償(買到一包假煙怎么賠償)
惡意控告賠償(被公司惡意控告員工違法嗎)
傷殘賠償手指(手指十級傷殘賠償標準)
工亡賠償事例(落水遇難打什么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