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可以和解嗎
刑事和解后是否還追究刑事責任,如何追究最后還要由司法機關決定。打架致使被害人受傷,經鑒定達到輕傷以上的,構成故意傷害罪,依法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量刑。2013年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引入了刑事和解制度。如果犯罪嫌疑人和被害者就賠償問題達到協議,取得受害者諒解的,司法機關可以從寬處罰。
一、刑事案件可以和解嗎
1、刑事案件是可以和解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八條
下列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
(二)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定的程序。
二、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可以放出來
一般情況下,刑事拘留最長為14日就要放人,對于公安機關依法決定和執行的刑事拘留,拘留的期限是法律分別規定的公安機關提請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時間和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的時間的總和。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九十條
對于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罰。
公安能對刑事調解了嗎
公安機關不得刑事和解。受害人自愿和解的,只能由雙方自行和解。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后,司法機關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從輕減輕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八條 下列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 (二)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定的程序。
刑事和解的適用條件及范圍
刑事和解的適用條件及范圍如下:一、刑事和解的適用條件:犯罪嫌疑人須認罪;和解出于雙方自愿。二、刑事和解適用的案件條件。刑事和解適用的范圍如下:1、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的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2、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注意排除了瀆職犯罪和故意犯罪,并且宣告刑是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能適用刑事和解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八十九條
雙方當事人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協議書。第二百九十條
對于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罰。
刑事和解檢察機關適用和解制度
刑事和解制度在現行法律中得到了明確支持,首先,《刑法》第61條強調了根據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定罪量刑,酌定量刑情節如積極悔罪、取得被害人諒解等,可以視為從輕情節,為和解提供了空間。《刑事訴訟法》第142條則規定對情節輕微的案件,檢察院可以考慮不起訴,前提是犯罪嫌疑人采取補救措施并達成和解協議,這表明了對和解效果的認可。
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文件進一步規范了刑事和解,如2006年的意見提倡在輕微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悔過并得到被害人諒解,可以考慮不逮捕或不起訴,甚至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2011年的意見更具體地規定了和解的適用條件和程序,明確了檢察機關在刑事和解中的角色。
理論層面,刑事和解制度與和諧社會構建相符,保護被害人權益,給予加害人改過自新的機會,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同時能降低訴訟成本,提高效率。實踐中,羈押成為常態,輕微刑事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應用可以減少司法資源浪費,加快糾紛解決,對人權保障有積極影響。
然而,目前檢察機關在適用刑事和解制度時,面臨立法不足的問題,法律依據不夠明確。這限制了和解制度的廣泛運用,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以更好地發揮刑事和解在化解矛盾、修復社會關系和提高司法效率方面的作用。
擴展資料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妥善解決社會糾紛,化解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當代刑事法治制度必須包容著這樣的精神,即在平等、人道與寬容基礎之上,在刑事法治運作過程中展現出各種刑事法律關系之間的人性化、寬容和妥協性。刑事和解作為解決刑事糾紛的機制可以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法制建設的一條新思路。
相關推薦:
取保候審可以續辦嗎(取保候審一年到期又續)
取保候審不讓去外地嗎(取保候審期間能否異地旅游)
侵權賠償種類(侵權行為賠償項目包含哪些)
狗撞老人賠償(流浪狗撞傷老人投喂者賠4萬合理嗎)
結案后取保候審解除嗎(結案了取保候審是不是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