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法申訴立案后改判幾率
案件判決后,如果當事人對判決結果有異議,認為法院的一審二審判決不客觀真實,可以進行申訴,那么法院對申訴立案就意味能重審嗎?
不一定。還需要根據具體的案情判斷,案件情況不同,結果也就不同。申訴一般有2種結果:1.駁回申訴人的申訴請求,維持原判;
2.認定原判決有誤,發回二審法院重新審理。如果是程序上存在瑕疵,那么判決結果可能不會有大的改變。如果是適用法律錯誤,則有可能改判。但是一般重審的幾率都是特別低的。
二審改判的情形:
1、原判決適用法律錯誤;
2、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后改判。
3、原告訴訟請求無事實或法律依據,原審判決卻支持其訴訟請求。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調查收集,人民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回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枉法裁判行為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檢察院受理民事申訴案件后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的民事、行政案件,應當通知申訴人和其他當事人。其他當事人可以在收到《立案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書面意見。人民檢察院決定不立案的案件,應當通知申訴人。人民檢察院應當在立案以后調(借)閱人民法院審判案卷,并在調(借)閱審判案卷后三個月內審查終結。對需要交辦、轉辦的案件,應當分別制作交辦函、轉辦函,并將有關材料移送下級人民檢察院。對上級人民檢察院交辦的案件,下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立案審查,并報告審查結果或者審查意見。對上級人民檢察院轉辦的案件,下級人民檢察院自行處理。
法律依據:《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件辦案規則》
第十一條 民事、行政抗訴案件,由有抗訴權或者有提請抗訴權的人民檢察院立案。
第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的民事、行政案件,應當通知申訴人和其他當事人。其他當事人可以在收到《立案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書面意見。
接到民事申訴立案告知書后要怎么辦
接到民事申訴立案告知書后,意味著案件將進入一個新的法律程序,即檢察院抗訴階段。在此階段,案件將重新回到法庭進行審理,因此,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庭審準備工作。
首先,仔細研讀告知書中的內容,明確申訴的具體理由和法律依據。這一步驟對于后續的準備至關重要,因為只有清楚了解申訴的理由,才能有針對性地準備證據和辯護策略。
其次,搜集與案件相關的所有證據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收據、通信記錄等。這些證據將作為你辯護的重要依據。同時,整理好所有的證據材料,確保它們能夠清晰地展示案件的真實情況。
再次,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考慮是否需要聘請律師。專業律師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將極大提高你的勝訴幾率。與律師溝通時,詳細說明案件的所有細節,包括你的主張和對方的論點,以便律師為你制定最佳的辯護策略。
此外,了解庭審程序和規則也非常重要。提前熟悉庭審流程,包括開庭時間、地點、法官和其他相關人員的信息等,有助于你更好地準備并應對庭審。
最后,保持冷靜和積極的心態。雖然面臨新的庭審可能會讓你感到緊張,但保持冷靜有助于你更清晰地思考和表達觀點。積極準備,相信自己能夠贏得這場官司。
總之,民事申訴立案告知書意味著案件將重新審理,你需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熟悉法律依據、搜集證據、聘請律師以及了解庭審規則等,以提高勝訴的可能性。
相關推薦:
涉外婚姻辦理機構(涉外婚姻具體在哪登記)
斷電物業賠償(物業可以斷水斷電嗎)
關場雇主賠償(公事出差出意外該誰負責)
申訴立案以后(申訴立案后法院會怎樣做)
司法刑事鑒定(刑事案件司法鑒定程序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