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方式有兩種:一種由扣繳單位按月申報、另一種須等到年終匯算清繳時自行申報。如果您選擇申報方式為“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單位可以使用扣繳端軟件,獲取您填寫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按月計算應預扣預繳稅款后,向稅務機關辦理全員全額納稅申報。在這種方式下,您可以在預扣預繳期間享受扣除。如果您未能及時報送,也可在以后月份補報,由單位在當年剩余月份發放工資時補扣,不影響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法律分析:個稅申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另一種是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其中,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就是在扣繳單位辦理扣除。員工可以填寫好紙質表格后,提交給財務或人力資源部門,也可以在APP上填寫好相關信息之后直接推送給扣繳單位。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就是個人直接向稅務機關申報。可以下載APP或者登陸網站完成注冊,然后按照系統提示操作填寫,報送。如果有任職單位的,可以選第一種,單位每月進行申報。如果是個體戶類型的,可以選第二種。不管選擇哪一種報送方式,數據在兩端都可以看到 ,單位也可以下載個人填寫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進行稅前扣除,如果兩者出現信息不對等的情況,那么還是以個人提交的為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法律分析:1、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這種指的是向單位申報個人信息,每個月稅務機關會把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全量推送至單位,單位可以從代扣繳軟件獲取員工已經報送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并從中計算出員工應預扣預繳的稅款,再向稅務機關辦理全員全額納稅申報。最后從工資中減去應繳的稅款,剩下的就是你的到手工資了。2、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這種指的是直接向稅務機關申報,即每個月單位發放工資時正常扣稅,然后由納稅人自己在第二年去稅務機關辦理匯算清繳,并將有關信息提供給稅務機關,讓稅務部門其辦理退稅。個人所得稅扣除申報方式選哪個主要還是看你個人意愿吧,希財君建議如果是單位職工的話最好選擇第一種申報方式,就不用再請假去稅務部門辦理退稅了。而若是自由職業者或者個體戶的話,可以選擇第二種申報方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十一條 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辦理匯算清繳。預扣預繳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居民個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按月預扣預繳稅款時應當按照規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絕。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