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 中,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 法院 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關于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法院怎樣處理的問題,下面由 網 小編為你詳細解答。 一、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法院怎樣處理 1、民事訴訟中,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法院按以下情形處理: (1)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 (2)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 2、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 >的解釋》 第一百零一條 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 二、逾期提供證據有怎樣的后果 逾期提交證據可能承擔證據無效的后果。 逾期提交證據的,法院需要根據情況來確定。如果提交人能夠說明正當的逾期理由,法院可以組織對證據進行質證并采納證據。但是,如果提交人并不能說明足夠正當的逾期理由,法院一般是不會受理證據,不會組織質證的。 逾期提交證據承擔訓誡罰款后果。 逾期提交證據的,如果證據與所陳述的法律事實確實有關,那么法院可以采納。但是,因為提交人的逾期提交,法院將會對提交人進行訓誡,并根據逾期的嚴重程度處以相應的罰款。 而對于另外一方當事人來說,在逾期提交證據之后,另外一方當事人也會產生額外的訴訟成本。因此提交人需要對另外一方當事人承當相應的損失,一般為交通、住宿、誤工等損失,只要是因為提交人逾期而對另一方當事人產生直接影響的損失都可以作為賠償內容。 依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規定,民事訴訟中,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證據。因客觀原因逾期提供證據,或者對方當事人對逾期提供證據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未逾期。希望以上內容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咨詢,或者到網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客觀:離婚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后果是什么:1、當事人應當在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或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向人民法院提交相應的證據材料。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并經人民法院認可;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少于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對逾期提供的證據材料,除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外,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2、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3、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和當事人申請證據保全的,均應提交書面申請,并不得遲于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費用,由提出申請的當事人在申請后七日內預交,到期不預交的,則對其申請不予準許。申請證據保全的須提供相應的擔保。4、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并在提出申請之日起七日預交鑒定費用。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5、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6、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并經本院許可。證入到庭作證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的一方當事人在申請后七日內預交,到期不預交的,則對其申請不予準許。7、符合《規定》第四十一條、第四十四條規定條件的新的證據的提供期限為: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當事人在再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申請再審時提出。8、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出庭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人民法院準許其申請的,有關費用由提出申請的當事人在提出申請之日起七日內預交,到期不預交的,則對其中申請不予準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