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走到盡頭真是感情的悲哀,但是這種事情每天都會發生,每天都有離婚案。愛情不再了,婚姻無法延續,但生活還得繼續。有了孩子的離婚案更是難處理,因為牽扯到孩子的撫養權,那么兩人 離婚后,該如何爭取孩子離婚撫養權呢?離婚后孩子的撫養費怎么判呢?
一、如何爭取孩子離婚撫養權
1、雙方經濟能力
經濟能力是最現實的,孩子的成長的離不開金錢。沒有高的收入,孩子連學費都成問題,所以在撫養權上,經濟能力最強的人將擁有的選擇權,雖然也會看各種方面,但是勝算會更大。 (離婚撫養權怎么爭取?
2、撫養照顧能力
還要看有沒有人能照顧孩子,比如某一方經濟是沒問題,但無法照顧孩子,工作太忙,總是把孩子交給保姆照看,無法讓孩子得到的照顧,這也會讓你爭撫養權有難度。
3、父母的性格
父母的性格的也是重要的因素,父母性格不和才會導致離婚。那自然有個人脾氣不好,如果孩子跟著脾氣暴躁的父母一起生活,對性格也會有影響。在爭撫養權,父母的性格也要考慮進去的。
4、生活的環境
離婚后,孩子歸判給誰,就會和誰一起生活。那么生活的環境是很重要的,好的生活環境才會對孩子成長有利,孩子無論判給誰,父母都得給孩子一個好生活環境,這也是爭取的方式之一。
5、彼此的綜合因素
說了這么多,都是在對比父母兩個人離婚后,誰更占優勢一些。要看恢復單身后兩人的實力比拼,誰更厲害誰才能更有效的爭取到撫養權。
6、小孩子的意見
在法律上是只會看這些現實的問題,不會詢問孩子的意見,因為孩子太小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對他好。但如果孩子已經很大了,那么爭撫養權時,孩子的意見就必須考慮進去了,看孩子愿意跟誰。
二、離婚后孩子的撫養費怎么判呢
1、子女生活、就學、就醫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有固定收入的,離婚孩子撫養費數額一般可按照收入20-30%計算,工資總額包括基本工資、較穩定的獎金;當地實際生活水平。
2、關系到離婚孩子撫養費的數額的給付,法院一般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生活水平確定。有固定收入,撫養費一般可按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養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無固定收入或者收入過高或過低的,撫養費的數額可依據當地的平均收入計算。
爭取孩子撫養權可通過如下方式進行:當事人依法自行或委托他人收集雙方的學歷、居住條件、收入、子女年齡、工作、與子女的關系等材料,以及對方存在重大疾病、虐待子女等情況的證據,向法院請求爭取撫養權。
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
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后,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
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
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
真能心平氣和談好撫養權?教你3招
如果能夠協商解決撫養權,對孩子是最有利的,應該怎么和對方心平氣和談好撫養權和撫養費呢?
明確談判目標:撫養權和撫養費你更看重哪一個?
如果第一位目標是撫養權,你也更關心和陪伴孩子,能贏得孩子信賴,自身條件也不差,那從法律角度來看你獲得撫養權的可能性也更大,那可以在撫養費上適當讓步。
如果你對撫養權并不糾結,認為對方也可以照顧好孩子,那么你要撫養權,在撫養費方面可以適當強勢,為自己爭取更好的撫養條件。
確定談判策略
明確了目標,接下來要根據對方的利益訴求來確定談判策略:
第1情況:你們都在乎孩子,都想要撫養權。
我建議大家友好協商,畢竟孩子跟著誰都不會太差,能友好協商,估計離婚后的探望權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證,所以撫養權在誰手里區別不大。
這種情況,你們盡量在撫養費和探望權方面做到公平就好。
第2情況:你更在乎孩子,對方利用你的弱點來談判。
一般對方是想少給撫養費或者多分財產,我認為很有必要找律師介入談判。
如果實在困難,那要記住,不要一味讓步,搜集對方不適合撫養的證據,比如缺乏責任心、陪伴孩子少,甚至有打罵行為,增加談判籌碼,并積極尋找對方的軟肋,比如出軌證據或生活惡習,告訴對方如果他要爭取撫養權可能承受的代價。
這樣,你就能在談判中贏得主動,即使訴訟也不落下風,對方愿意服軟,你也可以就坡下驢,不要纏斗,對孩子來說和平分手最有利。
第3情況:你們都不太想要撫養權。
這種情況,我建議更有感情的一方來帶孩子,并盡量爭取對方的配合,在撫養費方面可以要多一點,對方不愿意,那就讓對方帶。
對方要是真不想帶,肯定兩害相比取其輕,在其他條件上讓步,不過你們千萬不要對孩子表現出都不想要他的行為,可以進行積極引導,表明撫養的難度,但你如何克服困難選擇承擔的原因。
有孩子的夫妻離婚,能談好的事情最好別用訴訟來解決,并且最后對演公堂,逼著孩子來做選擇,這都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但大家也不要太擔心,離婚這個過程如果一定要經歷,那就讓自己內心明確,最大程度保護孩子的利益,要明白你現在承受的壓力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