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離婚潮,是指春節小長假剛過,不少夫妻剛熬過春節就說再見,到婚姻登記處申請離婚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主要因為春節期間婚姻家庭問題容易爆發,夫妻關系容易拉爆,同時有很多夫妻想有一個團團圓圓的春節,所以節后就出現離婚潮。
春節假期原本是闔家團圓歡聚的日子,但國內許多夫妻選擇在長假后上班首日,到當地民政局辦理協議離婚。引起年后離婚小高峰的理由,大多出于生活瑣碎的小事,例如有人因為年夜飯該到男方家還是女方家而產生口角,最后決定分手了結。
在這7天的長假里,婚姻家庭問題容易爆發,夫妻關系容易拉爆,同時有很多夫妻想有一個團團圓圓的春節,所以節后就出現離婚潮。年后成了辦理離婚的高潮,多多少少都與過年有關。
生活瑣事型,妻子怕花錢不愿跟丈夫回老家過年,在春節這一闔家團圓、共享天倫的好日子里,夫妻倆互相翻舊賬,最后“升級”到離婚的地步;還有因為回娘家還是婆家過年、紅包包多少引發的矛盾,成為不少年輕人鬧離婚的導火索。還有些人是為假期生活安排而產生意見,有人則是忙于應酬交際、喝酒唱歌、通宵打牌等鬧別扭。 閃婚型,第二種容易在春節后離婚的夫妻為閃婚型夫妻,這些人結婚時間都未超過一年,過去戀愛的時間也不長,度過婚后第一個春節,發現雙方過節習慣不同,覺得婚姻不如自己所想像的那般美好。
感情破裂型,還一種是感情已存有裂痕,年齡多在三十五到四十五歲之間,勉強湊合著生活,自然走向離婚。
看過一篇楊絳先生的文章曾,是對婚姻這樣詮釋的:
兩個人結婚,“不是拖垮彼此,而是生活中,給對方鼓勵,是遇到事,能有個人商量,下班回家,能有個人一起吃飯,是在外受了委屈,回到家,有個溫暖的擁抱。一生太長了,總要有個,相知相伴的人。
兩個人相逢相知,因為怦然心動與惺惺相惜的真情,奮不顧身走到一起,共同期待著婚后的幸福生活,但是生活本就不易,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也同樣不能讓生活變得容易與簡單。
但是兩個人的理解包容與相互陪伴卻像是漫漫生活中的溫暖光亮,共同去組建一個家庭,不斷生出喜悅與愛意,以更好地滋養家庭里的每一個人。
很多人說,離婚最可憐的是孩子,
但是同樣有一句話說的很在理,如果父母常常吵架,為了孩子貌合神離地在一起,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會更壓抑,還不如分開。
楊絳先生還說,當你覺得我最像“神經病”的時候,其實正是我最在乎你的時候。因為在乎,我亂了方寸,也丟了自尊,那個時候,重不重要都不要了,舍不舍得都斷了吧,理智地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
因此,如果婚姻生活中,遇到不可跨越的阻礙與不可調和的矛盾時,山窮水盡,再也沒有峰回路轉的機會,選擇放手、離婚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婚姻也許可以沒有愛情,但一定不能沒有愛,而這種愛遠比愛情更加深遠遼闊。
現在這個年代,離婚已經成為了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了,尤其是官方的一些數據也可以看出來,年輕人離婚數據非常高,但是漸漸的大家發現原來不只是年輕人,很多的五零六零后也漸漸開始離婚了,很多人都比較的驚訝,畢竟這個年紀了,一般人不太愿意折騰了,那么到底是為什么50.60后也開始爆發了離婚潮呢?
一 孩子都已經長大擁有了自己的生活其實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就想要離婚了,包括現在的年輕人很多人都是為了家庭忍氣吞聲,害怕自己的小孩最后變成單身家庭,這樣子對小孩的發育也不好,所以很多人心里都是想著等孩子長大了自己可以獨立了就離婚,而孩子結婚成家了,這個時候她們的年齡也大了,覺得自己沒有什么牽掛了,所以會直接離婚。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年輕的時候不能保證自己一個人可以把一個孩子養大,而且辛苦操勞了一輩子,現在看父母輩的愛情真的是不太好,多少人的家庭地位都很差,很多母親操勞了一輩子,而且看著他們那么辛苦真的是非常的難受了,到老了不想再這么伺候人了,一個人簡簡單單的過完下輩子未必不是一件幸事,所以很多人會選擇離婚。
現在網絡的力量也是非常的大的,有些人晚年比較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在網絡上,日常接觸中,總有些人會發一些現實的事情,比如婚姻的取舍,而老年人看久了以后難免不會有心思,漸漸的也會考慮離婚的情況了。
其實不管是哪個年代,只要是婚姻不幸福的話離婚都是可以的,畢竟要保證自己的婚姻生活幸福,作為子女的有時候也不要這么固執,老年人開心最重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