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立案時間規定是怎樣的
根據《民訴法解釋》第208條中的規定,在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時候,只要是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19條、124條中的起訴條件,則就應該登記立案。若當時并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則在收到了材料之后,最遲在7日之內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因此,民事糾紛起訴最遲7日之后立案。
一、民事立案時間規定是怎樣的
最遲會在七日內立案。
《民訴法解釋》第二百零八條規定,
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訴狀時,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條件的起訴,應當登記立案;
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在補齊相關材料后,應當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二、民事立案的條件有哪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之規定,起訴的實質要件是
1、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相關名詞解釋】
1、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財產權利、人身權利和其他權益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與之發生了權利、義務爭議。
2、明確的被告”指的是原告起訴的相對方應該是明白、確切、具體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如果沒有被告或被告不明確,就不能起訴和送達。當然被告下落不明不屬于沒有明確的被告。
3、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原告要求人民法院解決的請求內容其內涵外延應當明確、具體,請求人民法院保護什么、支持什么、反對什么應當清楚、明白、具體,不能模棱兩可、含混不清。即必須向法院說明案件事實和證據事實及其理由。
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指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而提起的訴訟,應當屬于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受訴人民法院管轄,是指依照民事訴訟法有關地域、級別、專屬管轄的規定,應屬該院管轄。
民事糾紛起訴有實質條件和形式要件的要求,其中在接到起訴材料之后,一般不會做實質性審查,僅僅是從形式上判斷是否符合立案標準,而在作出是否立案決定的時候,最多允許在接收到起訴材料之后的7日作出。若是超過7日作出的話,則可能就會存在程序違法。
什么是刑事案件立案標準
事案件的立案標準是現有的證據已經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而且當前的犯罪事實需要被追究刑事責任,滿足這些條件的公安機關就會立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若不需要立案,公安機關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不立案的原因。
一、刑事案件立案標準
1、刑事案件立案標準如下:
(1)有犯罪事實。即已經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刑律,構成了犯罪。這種犯罪事實已客觀存在,非主觀臆測;已有證據證明,并非毫無根據;
(2)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需要依法給予刑罰處罰。如果其行為僅構成犯罪,而依法不應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也不應立案;
(3)屬于自己管轄。公安機關只能管轄法律規定的屬于自己管轄的案件。
2、法律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公安機關接受案件后,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于自己管轄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予以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不予立案。
對有控告人的案件,決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機關應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書,并在三日以內送達控告人。
決定不予立案后又發現新的事實或者證據,或者發現原認定事實錯誤,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及時立案處理。
二、刑事案件流程
刑事案件流程如下:
1、報案;
2、公安初查;
3、立案,案件進入偵查階段;
4、采取強制措施;
5、偵查工作結束,公安機關提交起訴意見書,案件進入審查起訴階段;
6、審查起訴階;
7、檢察院提起公訴,進入法院審判階段。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九條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第一百一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并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第一百一十一條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后,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
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愿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第一百一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派出所立案一般要交多少錢
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有犯罪事實,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財物被盜,受害人可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在法律上,立為刑事案件盜竊罪的標準為一到三千元以上;治安案件并沒有明確規定。而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均屬于公安機關管轄,因此 ,派出所應按照《公安機關辦理刑事(行政)案件程序規定》辦理;否則 ,當事人可以投訴。派出所刑事立案標準要根據不同罪名而確定;如果是盜竊罪,刑事立案的標準為一千元以上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不一樣;如果是詐騙罪,刑事立案標準為三千元以上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不一樣。法律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59條規定:對于接受的案件,或者發現的犯罪線索,公安機關應當迅速進行審查。 經過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但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案件,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簽發《移送案件通知書》,移送有管轄權的機關處理。 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辦理手續,移送主管機關。《公安機關辦理刑事(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161條規定:經過審查,對于不夠刑事處罰需要給予行政處理的,依法處理。
相關推薦:
立案用那一條(公安機關立案用109還是112條)
立案要多少錢(派出所多少錢立案)
從起訴到立案(從提交起訴狀到立案要多長時間)
刑事行為能力鑒定(鑒定行為能力如何鑒定)
涉外離婚途徑(涉外離婚 離婚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