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違約終止情形有哪些
(一)預期違約
即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行為。我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條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由此可以看出預期違約分為明示違約和默示違約兩種形式,且守約方有選擇權,可以積極要求賠償,也可消極等待。
(二)不履行
即完全不履行,指當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義務的違約情形。從不履行的原因看,既可能是當事人雖然能夠履行但是拒絕履行,也可能是當事人不能履行債務。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或拒絕履行債務,債權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追究債務人的違約責任。
(三)遲延履行
指合同履行期限屆滿而未履行債務。包括債務人遲延履行和債權人遲延履行。債務人遲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或者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時,在債權人指定的合理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債權人遲延履行表現(xiàn)為債權人對于債務人的履行應當接受而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即遲延接受履行。
(四)不適當履行
即指雖有履行但履行質量不符合合同約定或法律規(guī)定的違約情形。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給付兩種情形。瑕疵履行是指一般所謂的履行質量不合格的違約情形。加害給付,是指債務人因交付的標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損害的行為。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九條: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被稱作瑕疵履行的違約行為是( )。
A.履行不當rnB.履行拒絕rnC.履行不能rnD.履行遲延【答案】:A
違約行為包括:①履行不能;②履行遲延;③履行不當;④履行拒絕。其中,履行不當,是指債務人沒有完全按合同內容所實施的履行,又稱瑕疵履行,如履行數(shù)量不足、地點不妥、方法不當?shù)取?/div>
瑕疵履行的法律后果
當合同一方在履行過程中存在瑕疵時,另一方有權利解除合同、要求賠償損失。但是如果瑕疵不是很重要,另一方則不能單方面解除合同。
當合同一方在履行過程中出現(xiàn)瑕疵時,另一方可以根據(jù)瑕疵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法律行動。如果瑕疵非常嚴重,影響合同的履行,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賠償損失。例如,如果買方在購買商品時發(fā)現(xiàn)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則可以解除銷售合同并要求賠償經(jīng)濟損失。但是如果瑕疵不是很嚴重,則另一方不能單方面解除合同,只能通過協(xié)商或訴訟等方式尋求解決。例如,如果買方在購買商品時發(fā)現(xiàn)商品的包裝存在輕微瑕疵,不能單方面解除合同,但可以通過與賣方進行協(xié)商解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合同一方履行瑕疵是無意的,未能預見和避免,僅因此造成另一方的損失,則不承擔違約責任。雙方應當在合同中明確規(guī)定瑕疵履行的法律后果,以避免糾紛的產(chǎn)生。
如果合同履行存在瑕疵,雙方已經(jīng)通過協(xié)商解決,但是協(xié)商后一方仍然不滿意,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如果合同履行存在瑕疵,協(xié)商是解決問題的首選方式,但如果通過協(xié)商后一方仍不滿意,可以采取訴訟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訴訟過程中,雙方應當提供證據(jù),證明瑕疵的存在和損失的金額,由法院進行裁決。
瑕疵履行將對合同履行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此各方在簽訂合同時應當明確規(guī)定履行瑕疵的法律后果,并通過協(xié)商等方式解決問題。如果雙方無法協(xié)商,可以通過訴訟等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果一方當事人未履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質量要求,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請求履行,也可以請求相應的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
相關推薦:
行政處罰需要那些鑒定(行政處罰需要那些鑒定)
行政復核期限是多久(申請復核的期限為多少日)
合同能幫別人代簽嗎(幫人代簽合同的后果)
立案是抓人嗎(立案會不會馬上抓人)
為什么撈人都從檢察院(為什么撈人都從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