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離婚手續需要辦理以下程序:
1. 起訴離婚。
在異地起訴離婚前,需要找當地的律師咨詢離婚的相關法律事宜,并了解當地地方法院對離婚申請的受理要求,并依照實際情況提交相應的證據,比如夫妻的婚姻狀況、財產狀況、子女撫養等證據。
2. 傳票送達。
傳票送達可以委托律師或者當地公證處辦理,傳票需要郵寄給對方的居住地或者是確認對方已經收到傳票后,按照約定的時間,在當地地方法院進行庭審。
3. 庭審。
庭審時間按照當地法院的規定進行,當事人需到當地法院參加庭審,庭審過程需要當事人親自到庭作證,并且可以包含當事人補充證據證明的環節。
4. 調解和判決。
如果當事人雙方在庭審過程中達成了離婚協議和財產分割協議,可以在庭審中要求得到法定的調解執行,得到法定的判決。如果無法協商,需要財產分割、撫養子女等相關問題,法院會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判決,并向雙方發放相應的離婚證。
需要注意的是,異地離婚手續需要留意當地法院的規定,嚴格遵守相關流程,確保離婚程序合法無誤。
異地離婚,是指一方或者雙方不在同一地方時的離婚。不管是異地離婚還是同地離婚,都只能通過協議離婚或者訴訟離婚辦理,沒有第三種方式可供選擇。
按照我國的法律規定,離婚的方式有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兩種。協議離婚是指夫妻對是否離婚、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達成一致后,在民政局登記離婚領取離婚證;而異地協議離婚一般情況下需要回到一方當事人老家,由夫妻雙方一起親自辦理,如果雙方均在外打工,不在其中一方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則雙方均必須回到其中一方常住戶口所在地辦理協議離婚手續。訴訟離婚則是夫妻無法就是否離婚、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達成一致,向法院起訴離婚,由法院進行判決;訴訟離婚的話,出現的情況會比較復雜,但是可以全權委托律師,不需要回老家就可以辦理異地離婚。
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規定,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以上所說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異地離婚需要哪些材料?
1、本人常住戶口簿、居民身份證。
2、雙方的結婚證。
3、雙方當事人的離婚協議書。
4、雙方當事人各提交2張1寸單人近期半身免冠彩色照片。
應當注意的是異地離婚在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下的手續時不同的,應當區別對待。雙方必須親自到一方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當事人從取得離婚證起,解除夫妻關系。
異地離婚是比較復雜的離婚案件,因其涉及到究竟是協議離婚還是訴訟離婚,還關系到當事人所處異地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等問題。
相關推薦: